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巴两国科研人员交流合作
巴基斯坦科研人员在崖州湾科技城开展超级火龙果种植研究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颜翔 赵立明 姚若曦 虎辰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0年来,中国已同8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逾万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支持中外科技人员实施联合研究项目达千余项。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推动下,巴基斯坦籍科研人员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与中方科研人员共同攻关超级火龙果项目,这是三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生动案例。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王华锋教授的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科研创新团队)由十余名中巴科研人员组成。

  科研创新团队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火龙果研究:一是延长水果的保质期;二是生产的超级火龙果可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近年来,火龙果种植在巴基斯坦逐渐兴起,但受限于种质资源、种植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存在产量低、储存时间短等问题,导致当地农民种植火龙果积极性不高。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推动下,卡玛等巴基斯坦籍科研人员来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进行科研交流。在学成归国后,有望帮助当地巴基斯坦人民提高火龙果品质和产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巴基斯坦的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博士后卡玛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要从事作物遗传学研究。一年前他加入了科研创新团队并开始了超级火龙果培育研究工作。

  “我来三亚是因为这里具备完善的科研设施,可以让我们进行很多研究工作,帮助我在三亚实现科学梦想。”卡玛说:“我们采取传统实地种植搭配基因技术研究的方式,更好培育超级火龙果,这两种研究方法缺一不可。我想在完成研究后,回到我的国家,努力把这项技术推广给巴基斯坦人民,这样他们就可以生产超级火龙果。”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达里亚汗说:“共建‘一带一路’对我的国家意义重大,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很多益处,它不仅连接了中国和巴基斯坦,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和一些农业方面的合作,这对两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在海南大学南繁学院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阿米尔看来,中巴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巴基斯坦现在的变化很大,很多科研和建筑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也加入了在巴基斯坦的中国公司。他说:“能看到中巴两国通力合作,真是太好了。”

  近年来,三亚已与数十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仅在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生产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等领域开展重点合作,还通过举办国际性专业学术论坛等方式,就深化南繁种业、深海科创等领域合作开展交流研讨,进一步推动发展红利惠及各国人民。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三亚·时政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三亚·综合
   第05版:中国新闻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文体新闻
三亚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将于12月28日召开
用法治力量守护好三亚生态环境
巴基斯坦科研人员在崖州湾科技城开展超级火龙果种植研究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推出暂存物品“一码解忧”服务
三亚举全市之力做好元旦春节旅游市场服务保障工作
三亚市天涯区高峰医院揭牌
吉阳区新港社区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