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在12月11日举行的首届三亚文物艺术品产业设计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故宫文物医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立足各自研究领域,围绕工艺美术落地三亚赋能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如何搭建文物艺术品高端人才体系等话题展开研讨、分享观点,为三亚打造国际一流的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言献策。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文物艺术品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三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热带气候特征,十分吸引艺术家和设计师到此进行创作。
“我觉得今后要做的,就是怎么样把这些来到三亚创作的艺术家的作品留下来,把这些设计师们的能量发挥到极致,让他们安心地在三亚做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夫也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为文物艺术品的设计、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艺术品走出国门,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去看、去分享,才能实现艺术品真正的价值。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部部长郑锦荣教授认为,发展文物艺术品产业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服务人才,建议通过柔性人才政策把国际设计大师引到三亚来,吸引国内高端产业方面的企业家来创业、就业,同时要注重培育本地上下游产业基础人才。
发展文物艺术品产业,三亚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研讨会开幕式上,三亚设计协会揭牌成立。协会与国内300余所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设计院所、设计社团组织和设计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广泛集聚设计人才。“目前,协会为海南和三亚的文物艺术品产业做设计人才引进工作,筹备建立设计人才数据库赋能三亚产业的发展。”三亚设计协会会长石砚介绍,将以协会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协会的互动。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三亚文化产业发展提档加速。三亚积极复制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成立文物艺术品产业发展专家人才库,创新研究行业制度标准,支持行业展览、拍卖及论坛相关活动举行。同时,进一步加快推动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艺术品拍卖、展览展示、保税仓储等相关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努力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的展示窗口,成为全球文物艺术品流通平台和海南自贸港经济增长新引擎。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艺术家的作品往往就在他们的手里流通,所以艺术家是产业链的链主,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服务,吸引更多艺术家到三亚,从而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副局长汪洋表示,园区正积极加快文物艺术品产业招商引资,不仅要聚集行业头部企业,还要培育中小型企业,后续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速人才聚集,加快推进“双中心”项目建设,开展更多市场化的展览展示,助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