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鑫
清朝乾隆年间,崖州知州嵇震写过一组《州旧八景》,其中的《水南暮雨》将水南村描摹为世外桃源:野涵蛋雨霏霏急,山杂蛮烟漠漠遮。牵犊竖归原上草,荷蓑人立渡头沙。小溪绕郭二三里,短竹编篱四五家。若把丹青图作画,此中应着武陵花。
在这个千年古村向东约2公里处,便是广济桥所在。
除了广济桥,三亚的古桥还有很多,仅《崖州志》中记录在册的便有21座,只有它保存至今。
按《崖州志》所列顺序,这些桥分别是——
万里桥,城西南,元以木建。明景泰年,千户胡能易以石。今废;
保平桥,州西六里保平村,木建。屡为水所冲折。光绪二十九年,村人何大彰符寿山等改用石筑。阔三十丈。凡五阅月而竣工,费金一千二百余串。通州桥梁,以此为巨。有碑记;
义兴桥,州东一百里三亚村,元建。明永乐年间,土人重修。乾隆十九年,知州宋锦捐俸再修。光绪年间,知州唐镜沅尚昌锜相继修。又有大桥,在三亚村北,村人建;
多零桥,州东八十里,以木建;
刘家桥,州东一百一里三亚村东。乾隆十九年,知州宋锦捐俸倡修;
多银桥,州东一百二十里多银铺,元以木为建;
新村桥,州东二十里新村铺官道,架木为梁;
长山桥,州东五十余里抱袍村,明成化十年重修,以木;
下水桥,回风岭下……
另有碧津桥、东龙桥、山口桥、澜桥、贡扛桥、深田桥以及今属乐东境内的大桥、坡沟桥、深塘桥、西安桥和深路桥。
其中,保平桥是崖州古桥中最大的桥梁,其因宁远河畔保平村而得名;义兴桥在今凤凰路与水蛟溪交会处;义兴桥向东两公里处,大约在今天的三亚火车站西侧,三亚河流经这里,清代时这里有一座刘家桥;今迎宾路与临春河交会处向北,古时有一座多银桥,因为当时这里有一个多银铺而得名。
这21座桥,大部分方位描述为“州东”,也就是今天的三亚城区附近。
如广济桥一样,古代桥梁大多承载官府驿道的功能。民国16年(1927年),政府开辟崖城到三亚公路,在这条公路上建有10座桥,均为木质结构,不久后又修筑三亚至藤桥公路,建有9座桥,同为木质结构。
当年日军入侵三亚后,为其军事需要,加紧修建各线公路桥梁。
三亚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日军为了打通三亚湾老机场到榆林军港的要塞,在东河建起了潮见桥,西河建起了汐见桥。当时的潮见桥只有31米长,而汐见桥却有306.5米,又是连接河西和河东的第一座大桥,所以人们习惯性地把“汐见桥”叫成“三亚大桥”,也就是现在三亚大桥的前身。
除此之外,为了侵略需要,日军还修建了崖城大桥;新建田独桥等木质桥梁5座;同时将金鸡岭桥等7座桥改建成永久性桥梁;开辟榆林为日军司令部,建榆林一桥、榆林二桥、榆林三桥3座永久性桥梁。
顾名思义,汐见桥的命名与潮涨潮落的自然现象有关。1939年、1966年、1993年、2017年等三亚大桥曾经历过几次大规模修建。
解放后,为配合海南公路建设,三亚大规模改造不符合标准的旧桥涵,兴建各式新桥梁。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三亚的桥梁建设主要围绕对海榆东干线公路桥梁的改造展开。到1970年底,境内东干线改造旧桥涵达20余座(次),其中包括三亚大桥、潮见桥等大型桥梁的改造。
2020年8月出版的《三亚市志》记载,1990年12月前,三亚市区有主要桥梁3座,即三亚大桥、潮见桥和新风桥。1991年~2010年,除对“老三桥”实施重(扩)建外,还新建了7座大桥,即月川桥、金鸡岭大桥、临春桥、丰兴隆大桥、三亚湾大桥、三亚河步行桥、临春河步行桥。
其中,三亚河步行桥位于商品街和解放路之间,又被称为“爱情桥”,是一座设计十分美观的木制景观桥,结构连绵起伏。还有人称之为“龙桥”,因为夜晚的时候,会看见它横身于波光粼粼的河面,如同一条蛟龙。
古往今来,时光匆匆,三亚的桥又多了一分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