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0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团结鹿城各族儿女 绘就民族繁荣画卷
4月21日,海南琼大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身穿民族服装,大手拉小手跳起竹竿舞。(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本报记者 王昊

  近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鹿城大地绚丽绽放。

  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南海之滨的三亚正蓬勃发展,各族儿女在这里亲如一家,大家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聚焦乡村产业,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不仅有田园风光,还有乡村民宿……走进三亚博后村哎岬湖畔,一块展示板记录着黎寨博后村的幸福小康路:十年来,人均年收入从5200元提升至29500元。

  博后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由于村庄周围三山环抱,常年高温天气加上台风时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种植受到很大影响,村民只得依靠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

  三亚市委、市政府以“5A级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依托博后村毗邻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开展治理村道和臭水塘,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玫瑰种植、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今年春节黄金周7天,博后村接待游客4.4万余人次,58家民宿实现住宿收入1221.4万元。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三亚因地制宜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博后村等周边黎族村摘下“穷帽子”,实现了家家都能就业、户户参与产业、人人都有收入,黎族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 

  长期以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围绕“产业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目标,制定出台《三亚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立足民族地区的村情,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黎族文化体验区、有机农业体验区、康养度假区、田园景观休闲区……位于三亚北部山区的抱前村,以高质量乡村规划为引领,在青山田园的绿色画卷之中,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黎族村寨;

  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崖州古城、南山景区、大小洞天景区“二城二区”,南山村建设一批精品休闲农业项目,丰富“农业+旅游”业态类型,推进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

  2021年以来,三亚将六盘、红花、水蛟、抱前、升昌、南山、那受、龙密等少数民族村纳入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累计统筹财政资金逾2亿元,补齐公共设施短板,绿化美化村庄环境,促进村庄整体风貌提升。    

  下转2版▶  ◀上接1版

  弘扬民族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主题文艺晚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黎锦苗绣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群众的传统佳节。每逢“三月三”,居住在三亚的黎族苗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成群结队汇聚在一起,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欢度吉祥的节日。

  今年4月21日晚,浪漫的天涯海角吹来了一场“民族风”的柔情——2023年三亚市庆祝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系列活动开幕式暨主题文艺晚会在此举行。对歌、吹鼻箫、跳打柴舞等系列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活动,将各族人民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鹿城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在崖州区北岭小学、崖州区崖城中学、天涯区布甫小学、天涯区水蛟小学、市第七小学及吉阳区逸夫中学,组织开展《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秀技艺》《琼剧》进校园培训活动;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保护、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印刷《三亚遗产》口袋书2000册、《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2000册,出版《三亚民间故事》书籍1200册;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台了《三亚市“十四五”期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目标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黎锦技艺传承和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

  截至目前,三亚共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市级20项。此外,先后建立6个非遗传习所、6个进校园传习基地、1个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

  当前,三亚正在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认真做好准备,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借助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东风,三亚不断完善民族地区公共体育设施,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民族体育竞赛项目得到普及推广,攀椰竞速、押加、顶棍、蹴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挖掘保护和创新发展。

  一捧山兰米,酒香进万家;一丝针织线,绣绘新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鹿城各族群众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进民生福祉,共绘民族团结新时代画卷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抓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保证。如今,三亚少数民族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勾勒出一张张幸福生活剪影。

  走进大山深处的育才生态区抱安村,不禁让人感叹其巨变:村民开起了小轿车,盖起了小洋楼……抱安村是三亚黎族苗族居住的古老村庄,作为三亚最偏远的村庄,距离市区8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

  曾经,崎岖山路成为抱安村村民发展经济、孩子求学、外出就医的“拦路虎”。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互联网打开了村民看世界的“窗口”,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乡村产业旺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三亚加强民族地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点工程,为民族地区长远发展增添了后劲、夯实了基础。

  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从幼儿园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高中教育,不断加强教育投资,完善民族地区教育基础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安罗幼儿园、南田幼儿园、民族中学综合楼、三亚市专门学校、立才学校新建综合楼、城东小学改造提升项目、梅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提升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如雨后春笋,未来将新增学位5536个。

  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构建“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在天涯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共21个,其中民族地区18个,包括1个卫生院、4个卫生服务站,13个村卫生室,均已建设完成。

  北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进村管网配套工程和北岭、赤草村饮水安全工程陆续建成,解决了北部山区十几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

  幸福的剪影不在别处,在少数民族同胞绽放的笑容里。

  市委、市政府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学安全都有了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族同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籽籽同心,同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三亚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与时俱进拓展提升共同繁荣富裕的内涵、成色和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三亚·时政
   第03版:三亚·综合
   第04版:三亚·视觉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中国新闻
   第07版:中国新闻
   第08版:中国·国际
践行孝老爱亲 弘扬传统美德
天涯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崖州区设立“区委书记信箱”
邀请社会各界参与 共同打造“时尚三亚”
光学革命前沿论坛 11月将在三亚举行
团结鹿城各族儿女 绘就民族繁荣画卷
三亚57家企业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