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稻花香里话农忙 田间地头述丰收
  核心提示

  随着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三亚逐步形成了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畜禽养殖和农旅融合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三亚农民生产方式向现代化产业化多元化转变。近日,三亚日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采访农业基地负责人、种植大户、偏远山区村民、脱贫户等不同类型的农民,听他们讲述农业丰收、发展种植、脱贫致富、推广农业等方面故事。

  羊栏水稻种植大户肖春华:

  第一次丰收甜得像吃糖一样

  9月20日,三亚日报记者在羊栏居委会见到肖春华,他皮肤晒得黝黑,脚穿一双军布鞋,言语中也显得土里土气。在熙熙攘攘的羊栏街头,一提起水稻种植大户肖春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肖春华家的院子里,停放着一辆大型拖拉机,是他3年前买的,用于收割水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羊栏人已不再种植水稻,认为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不值得在这上面花功夫。

  而肖春华恰恰相反,近年来,他种植水稻的规模越来越大。“农民不种水稻感觉怪怪的……”在肖春华眼里,水稻是民之根本,意味着丰收。自1999年起,肖春华就不曾间断过种植水稻。如今他坚持用心生产水稻,并把健康、绿色、无公害的水稻推销到市场,获得人们好评。

  “每次拉到市场去卖,1小时就能卖掉几百斤。”肖春华说,只要到回辉农贸市场问谁家稻米最好,大家回答肯定是他。

  肖春华除了是一位水稻种植大户,还是青瓜种植大户。1981年,19岁的肖春华初中毕业,先后做过打米工、三轮车司机、中巴车司机……直到1998年才决定开始和土地打交道。

  “一开始胆子大,一下子种了20亩青瓜。”肖春华回忆说,初次种植,不懂行情和技术,只顾拼命干活,老天爷也眷顾了他。“第一次种植就丰收,赚了3万元,甜得像吃糖一样……”如今每年他至少种植20亩青瓜。他的青瓜深受欢迎,远销上海、重庆等城市。

  20年来,肖春华辛勤耕耘,早出晚归,渐渐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成为一名农业坚守者。“未来肯定是机械化生产,这方面我还需要学习。”肖春华说。 

  (本报记者 洪光越)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脱贫户苏祥海:

  硕果满枝心头乐

  大雨过后,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山路崎岖泥泞,泥土与草木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旷神怡。脱贫户苏祥海的橡胶林、槟榔园和芒果园就在这片山坡上,希望与财富之花,在此慢慢生根发芽。

  以前,苏祥海一家四口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而一场意外将苏祥海一家拉入了深渊里。

  2015年的一个深夜里,在回家的路上苏祥海骑车不慎摔倒,伤及脊椎。受伤后,妻子一直在旁照顾,家里的农作物、家禽无人管理,经济收入几乎断绝,住院所需的医药费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6年,政府给苏祥海家发放黑山羊、豆角苗、有机肥等,帮助其发展生产。此外,海棠湾一家酒店还给苏祥海家赞助了150只鸡苗。同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苏祥海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修建羊舍,养起了黑山羊。

  苏祥海告诉三亚日报记者,在养山羊方面,他有着丰富的经验。从小他就跟着父亲到山里放羊,掌握了许多养山羊的土技术和管理方法。“我养了一批羊,已经卖出一些羊崽,进账1万多元。”苏祥海说,2016年,在政府的帮扶下,他家还种了200多株槟榔树和500株芒果树。当年种植的冬季瓜菜收入3万元,实现了脱贫。

  如今,苏祥海正阔步走向脱贫致富的大道上。槟榔园里硕果累累、三年前种植的芒果即将挂果……苏祥海和妻子还在橡胶林里种上了菠萝,今年他还打算在橡胶林里盖建鸡舍,扩大养鸡规模。

  “多亏了政府的扶持,我今后还要多学习技术,勤劳种养,努力致富。”苏祥海说。

  (本报记者 张慧膑)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脱贫攻坚·三亚行动
   第03版:社会文明大行动进行时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时事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文体
为邮轮游艇产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推动双方尽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实在在地落实好合作项目
三亚以严督实导推动专题活动深入开展
探讨亚太发展新趋势新目标
稻花香里话农忙 田间地头述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