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藤桥往事

  □ 孙令辉

  对藤桥充满好奇,缘于一则民间流传的故事。一天,翻看《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一书,读到藤桥地名的故事,陡然生出探访遗址的想法。藤桥有东河、西河两条河,河水自五指山一路蜿蜒而下,至藤桥合口港交汇后流入大海,经年不息。河水润泽了岸上的土地、山林和村庄,却也阻隔了人们远行的脚步。到了唐宋时期,东河对岸的分界塘(今海棠区东溪村)人,苦于出行不便,自发上山砍藤、伐竹,拉回村子后,众人用藤蔓编织成一条长长的藤网,将藤网牢固捆绑在两岸的大树上,以藤箩吊装石头沉入水底稳固桥身,以竹排铺架于藤网之上作为桥面,一座藤桥横跨东西,天堑变通途。藤桥自此既成了河名,也成了地名,沿用至今。

  多年前的一个秋日,曾与友人一起前往藤桥,做一次田野踏访。李哥是镇文化中心干部,熟悉藤桥的历史和文化,他自告奋勇给我们带路。可是,藤桥遗迹早已荡然无存,被认为是旧址的地方,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桥,人和车从桥上自由通行,公路两侧楼房、商铺林立,烟火浓郁。豪爽的李哥于是带一行人坐上车往北走,看沿河风景。一条曲曲弯弯的硬板路,左侧是藤桥东河,河道时宽时窄,河床宽处长满苇草,水面在阳光下淡绿如绸,目之所及的河两岸皆是大片的芒果树、橡胶树,构成一幅宽阔无边的画幕,绿莹莹的完全与群山相连,与蓝天相接,好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回城后,为了弄清楚藤桥的历史,便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古籍,希望从古书堆里撷取那些飘散在岁月风尘的藤桥往事。

  藤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1957年,广东省开展一次考古普查,对夹砂粗陶器等从藤桥出土的文物进行考证,认定新石器时期藤桥河岸已经出现人类活动的痕迹。1983年发现的藤桥伊斯兰古墓群,揭示了唐宋时期,中国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开发和海上贸易的繁盛,说明藤桥合口港附近,有波斯和阿拉伯人寄泊、定居和生活。到了清代,藤桥正街开了几十家铺子,出售柴米油盐酱醋茶布料等以及附近村民种植的菜蔬,藤桥市因此热闹起来。清雍正四年(1726年),崖州知州程哲巡视藤桥,见藤桥市场繁荣,民众安居乐业,欣然题刻“藤桥市劝戒客民碑”:“勿嗜酒而沉醉,勿见色而贪淫。勿因风而晓坐,勿被露而夜行。勿因饥而饱食,勿因渴而多饮。勿因垢而晨沐,勿因倦而昼寝”,立于市井,倡导风气,训诫民众。现碑已废。民国时期,陈铭枢编纂的《海南岛志》载:“藤桥为崖县一等市场……全市大小商店50余间,住户约200家。”即可佐证。藤桥龙山书院是崖州三大书院之一,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当年,崖州知州唐镜沅裁决没收了藤桥龙楼村一李姓富户的房屋,发动当地士民捐资,将其改建成书院,招收藤桥地区生童、乡绅子弟各20名入学读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该书院更名永宁学堂。藤桥地区青少年的启蒙、启智,大多从龙山书院开始。

  据志书载,唐朝以前还没有藤桥这个地名,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吉阳县设置藤桥镇,藤桥名字才出现。藤桥为宋代吉阳县治所在。治所建在两河之间,河上没有桥,东河设藤桥渡,西河设东山渡,人员、车马过往靠摆渡,出行极不方便。于是,才有了分界塘村民自发组织编藤网、造藤桥的动议与壮举,才有了后世人对藤桥的猜测与想象。《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有一段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永宁乡(清代藤桥镇改为永宁乡)长老庞公发动当地乡绅捐资,将藤桥改建为木桥。经受近百年烈日和风雨侵袭的藤桥,从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旧闻往事。

  藤桥是古代一处战略要地。清中后期,藤桥镇改为永宁乡,设置永宁巡检司、藤桥营、藤桥汛。巡检司原置三亚街,叫通远司,清乾隆三年(1738年)移驻藤桥,负责维护地方治安。藤桥营驻兵38名,藤桥汛驻兵35名,藤桥合口港设炮台二门,防御海盗和兵患。自古屯兵之地,皆为经济文化重地,或港口、关隘,藤桥两者兼而有之。民国元年(1912年),崖州改崖县,全县划分为五个区,藤桥地区为崖三区。尽管自宋代以来藤桥建制多次变更,但是藤桥的区域面积从未缩减过,文明演进宛若昼夜流淌的藤桥河水,也未曾断脉。

  革命战争年代,藤桥是琼南一面旗帜。藤桥起义打响了崖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崖三区苏维埃政府、工农革命军补充连随之建立;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共崖县委、陵崖县委的成立,载入了琼崖革命光辉史册。在这片鲜血浸染的土地上,229名藤桥优秀儿女走上战场,抛头颅、洒鲜血,马革裹尸,忠骨埋青山。一个藤桥革命老区,半部三亚革命史,它像红色星座,照耀了天涯海角。

  海南解放后,藤桥大地翻开新的一页。1952年,崖三区改称藤桥区;1958年,改区设海燕公社(次年改藤桥公社)、南田公社;1960年,藤桥公社拆分为藤桥、林旺公社,南田改为农场;各项建设蓬勃开展。1986年以后,藤桥、林旺先改区、后改镇;2001年8月合并为海棠湾镇;2015年1月挂牌成立海棠区。南海潮涌,天涯风起,海棠花开。如今的海棠区,三条交通大动脉横穿全境、连通全岛,万顷田畴瓜果飘香,旅游酒店拔地而起,千年古镇拂除历史的尘埃,神采飞扬跨入新时代,以磅礴之力描绘国家海岸的壮丽蓝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三亚·时政
   第03版:三亚·综合
   第04版:三亚经济圈
   第05版:中国新闻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鹿回头
   第08版:文体新闻
藤桥往事
新年抒怀
夜市中的贴膜匠
元旦吟
元旦三亚迎祥
告别2023
遇见新年第一缕晨光(摄影)
三亚行吟(六首)
杜光辉散文中的“真善美”
金色的路 (摄影)
行舟南海品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