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林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翻开三亚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的履职日志,一幅聚焦中心大局、彰显人大作为的生动画面跃然纸上:全年公布实施地方性法规2部,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部,修改地方性法规2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2项,开展执法检查2项、专题询问1项;讨论决定重大事项9项,任免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0人次。2023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23年,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建设定位要求,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系统性谋划、创造性开展、高标准推进人大工作,为推进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推动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这一年,紧扣三亚实际,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立人民需要之法;坚持问题导向,立务实管用之法,让法规“落下去”“活起来”,一步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在三亚变成美好现实。
海南首部!三亚市国土空间规划地方性法规出台,这是一部急用先立的“快法”,也是一部立法质量与立法效率双高的“好法”,更是一年来,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着力完善立法机制,强化制度有效供给,推动法律法规落地落实,持续强化依法治市的具体体现。
一年来,立足“小切口”,做足“小快灵”,不断提升地方立法质效。除《三亚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规定》外,还制定出台《三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形成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的常态长效机制。同时,修改《三亚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三亚市餐厨垃圾管理规定》两部法规,为提高三亚市爱国卫生工作水平,加大餐厨垃圾管理力度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年来,坚持“打开门”,让立法过程更加体现民意。通过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立法沟通协调机制,就年度立法工作进行对接会商,增强立法工作合力;制定出台《三亚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协商工作办法》,与8家市直单位签订了协作备忘录,发挥协商民主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拓宽基层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更好发挥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
这一年,突出“有特色”,积极围绕自贸港建设开展调法调规和立法调研。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立法规划计划项目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中央商务区条例》,并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规定、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生物育种若干规定等立法项目列入2023—2027年立法规划。
在全市人民最大程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践行初心使命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万家灯火收眼底,百姓忧乐上心头。”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人大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2023年10月2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针对三亚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存在突出问题情况,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专题询问,以“问”促“改”,推动政府对全市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革,促进国企国资创新发展。
这一年,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两病”门诊用药保障、青少年儿童托管等重点民生保障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督促各级各部门抓好问题整改;紧盯“菜篮子”工程建设,开展“菜篮子”问题整改回头看;不断加强对三亚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推动三亚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落到实处。
下转2版▶ ◀上接1版
这一年,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让百姓“开窗见景出门见绿”。听取市政府2022年度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并对《三亚市公园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这一年,新作为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有效促进政府规范举债、使用和管理;围绕三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租赁情况、海洋渔业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推动问题整改落实;针对三亚城市超级大脑项目建设进度滞后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组成调研组深入现场多次开展跟踪监督,推动项目一期建成运行。
这一年,履职有“底气”更有“活力”。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市共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306个,推动政府决策由“为民做主”变为“由民做主”,人大监督由“事后跟进”变为“全程参与”。
创新开展代表“六个一”履职活动,形成“四级联动,共同履职”的代表工作格局,组织开展闭会期间履职活动300余人次,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创新出台《三亚市人大代表参与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暂行办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促进三亚营商环境优化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组织驻市省七届人大代表对三亚基础教育工作情况开展集中视察,提出高质量建议,督促政府和教育部门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架好代表为民“连心桥”。
围绕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议案1件、建议166件。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全面交办,坚持动态跟踪督办,推动承办单位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在躬身笃行的生动实践中擦亮奋斗底色
这一年,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决定要求,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锐气,创造性开展工作,综合运用人大各项法定职权,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注重结合实际使“自选动作”有特色。努力形成更多三亚方案、三亚路径、三亚经验。
这一年,抢抓机遇谋发展。2023年9月25日,三亚经济圈市县人大常委会在海口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推动和保障三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决定》,以决定形式推动三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在海南自贸港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中尚属首例,这是一项基于人大职能定位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三亚市人大常委会高位推动三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这一年,改革创新解难题。发挥领头羊作用,会同陵水、乐东、保亭三县对三亚经济圈市县人大常委会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进行修订,将五指山市人大常委会正式纳入联席会议成员,为实现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夯实基础;牵头组织驻“两市三县”的全国、省、市(县)人大代表对三亚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建设开展视察,形成《以三亚经济圈统一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三亚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发展》视察报告,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首次牵头举办三亚经济圈人大常委会联合培训班,共同搭建跨市县人大系统业务与工作沟通平台,《中国人大》杂志面向全国介绍推广了“两市三县”人大常委会推动三亚经济圈发展的经验做法。
在推动三亚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中打开新局面
立足三亚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引领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这一年,以文化传承创新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成立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组委会,成功举办2023癸卯年祭孔大典、崖州文化研讨会、崖州孔庙开笔礼和三亚国际茶荟等活动,不断推动三亚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打开了新局面。癸卯年祭孔大典实现“南孔”与“北孔”联动出圈,60余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崖州文化研讨会,系统梳理了崖州文化内涵及价值,提出了“赓续崖州文化倡议书”,为崖州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40多名国内外茶界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参加茶荟,助推三亚经济圈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发展。
这一年,探索三亚智库建设的路径和模式。目前,三亚智库(智库联盟)建设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创办《智库参阅》刊物,刊发研究成果4期,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这一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活力。持续开展“天下美食在三亚”活动,累计完成40多期节目制作,编印《美食三亚》系列丛书,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地方餐饮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和餐饮文化结合。
这一年,聚焦友好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积极服务对外交往,批准三亚与乌拉圭埃斯特角城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发挥国际友城对三亚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一年,人大工作直达基层、直抵民心,人大制度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亚实践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鹿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干事的激情和美好的希冀。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将在新起点提升新境界,彰显新作为,开创三亚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