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区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艳昌
11月28日,在三亚市主题教育“书记讲给书记听”暨头雁交流会上,13名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分别围绕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为自贸港建新功”作了交流发言。本报将陆续刊登发言以飨读者,今日刊登第四篇,敬请关注。
三更村位于崖州区西部梅山片区北部,依山傍海,民风淳朴。共有3个自然村庄,约1300人,260户。
十二年前,我带着“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光荣使命来到三更村任职,扎根农村。初到三更村时,村子基础设施落后,村庄道路到处都是泥泞。因为养牛,路面上到处都是牛粪。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冬季瓜菜、芒果等,由于村庄三面环山、常年缺水干旱,村民收入不稳定。2018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选村委会主任,我和村“两委”班子始终怀揣一个梦想:让村子变美、让村民变富、让村集体经济变强!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三更村是如何将一盆花变成“致富花”的故事。
前几年,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三更村的产业项目,走过弯路、碰过壁,也吃过亏。这时候“一盆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经多方调研,我们决定选择三角梅花卉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产业项目。三角梅是三亚市的市花,也是海南省的省花,非常适合在海南热带季风气候种植,且省内园林绿化需求量大。通过不断培育改良、扦插嫁接等技术可以塑造出各种优美形态,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我们采用“专业公司+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引进了80多个品种,有红、黄、白等10种花色,共计5万盆,基地面积20亩。村民韦少胡夫妻在基地上班,负责带领养护团队进行种植管控,两人每月收入6000元,还有每年1万元的地租收入,一年能赚近10万元。2021年,我村的三角梅种植产业项目年收入4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0万元,同比增长率800%,带动劳动就业300人次,发放务工补贴约20万元。
三角梅成了我们村产业的“尖子生”。我和村“两委”班子一致认为: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石、乡村振兴的引擎,不仅要培养“尖子生”,还要带动村产业“全班”天天向上。我们开始琢磨要将三角梅的经济效益发挥出来。今年元宵节,我们举办了三更村首届三角梅盆景展暨小型盆景拍卖会,展出110盆风格独特、形态各异的盆景。现场竞拍成交101盆,成交金额超8万元,最贵一盆卖到8000元。我们着手打造集三角梅文化课堂、三角梅迷宫乐园、三角梅科研产品展示、三角梅城市文化设计园等为一体的三角梅文化科普园,拓展研学游、家庭游等市场。我们在村委会旁搭建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玻璃活动板房,建成了直播基地——三更全球电商中心。由村里的年轻党员带头探路,主动学习电商,为三更村的好产品找寻好出路。通过与运营机构合作、开设直播培训班,组建了一个十多人的实习“红梅”主播团,实习主播转正签约成为带货主播后,每人每个月有4000元的底薪和直播带货提成的收入。目前,三角梅、芒果、百香果、莲雾、精品西瓜等三更村的特色农产品都是直播带货的选品。
今年,三更村被确定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作为主题教育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攻关村,我们聚焦乡村建设水平不高、产业品牌不响等问题,进一步学深学透、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推动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因地制宜打造三更村和美乡村,结合三更村300株百年市树(酸豆树)和市花(三角梅)产业,以“古树红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不断提升村庄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让市树市花成为三更村美丽庭院、美丽村道、美丽田洋的特色亮点。二是创新谋划三更村全产业链规划编制。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是老百姓愿意做、懂得做、做得精、做得大、有产量、有销路的“土特产”项目,以“花果飘香”构建三更村产业IP,打造成为三亚市农产品特色品牌。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奋进号角,勾画了推进“三农”事业再上台阶的宏伟蓝图。我作为三更村的“领头雁”更应该带领村民深耕农业创新,树立向上品牌,向土地要产值,向科技要效益,带领乡亲父老奔向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