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5.3万尾鱼苗游回蓝色海洋
现场工作人员有序地将鱼苗投放到海水中。本报记者 袁燕 摄
  本报讯(记者 袁燕)6月6日正值“全国放鱼日”,由中国海洋网、海南东方五和文化研究院共同发起,三亚南山寺三十三观音堂一同参与开展的“保护海洋,守护未来”2018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在南山小月湾举行。活动以爱之名相聚,以慈悲之心放生了价值2万元的红鱼和金鲳鱼苗,共计5.3万尾。

  “绝不乱扔塑料袋和其他垃圾,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让海洋少一片垃圾,多一片蓝色”活动现场,参与单位代表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破坏海洋的一切行为,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海洋保护,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有序地将鱼苗投放到海水中。当天正值下雨,参与活动的近30名工作人员与社会爱心人士在鱼苗放流后,冒雨蹲守在海边查看投放进海里的鱼苗情况,确保所放鱼苗成功分散流入海中。

  据了解,增殖放流是一项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是增加水体生物资源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我国自2015年6月6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举办增殖放流活动后,全国“放鱼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及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唤起大众对海洋环保的关注,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域恢复生命力。”中国海洋网有关负责人说。

  据资料显示,三亚渔业资源衰退十分严重。三亚近海渔场有 15 种经济鱼类渔获率下降 35%以上,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陆源污染日益加重,近海环境堪忧,传统水域养殖逐步退出。三亚海洋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规范水生生物放生行为,有望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三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放流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聚焦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国内
   第07版:国际
   第08版:文体
三亚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林瑞川故居:被保护的城市年轮
5.3万尾鱼苗游回蓝色海洋
新开田村3栋违建被拆除
三亚⇌伦敦直航航线将于下月开通
吉阳40名青年教师赴上海“取经”
两男子私采百余斤荔枝被行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