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亚3所学校被评为省第四批中小学美育示范学校
“美育之花”芬芳校园
丹州小学学生在校文艺活动上朗诵《少年中国说》。 胡拥军 摄

  本报讯(记者 胡拥军)近日,海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申报2023年海南省第四批中小学美育示范学校(25所)进行评审,三亚市吉阳区丹州小学、三亚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等3所学校入选。

  美育作为“五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三亚高度重视美育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坚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绽放“美育之花”。

  打造美丽校园

  熏陶学生心灵

  步入海南中学三亚学校,这里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低首抬头间皆是风景:充满古典韵味的连廊串起了校园内每一幢建筑,形成一个或疏或密、似隔非隔的教学空间。无论是枝叶繁茂的各式绿化,还是精巧而有深意的楼间景致,都处处焕发生机。

  校区分为生活、教学、活动三大区域,借鉴传统“学堂书院”空间布局,以院落为空间结构组织基本元素,同时融入现代校园空间特征,营造出清新淡雅的书香氛围。

  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

  此次入选的吉阳区丹州小学,同样重视环境的美育作用。该校于2021年9月建成并开学,学校建立文化长廊、设置主题文化墙,为学生的艺术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走廊、楼梯、教室悬挂优秀艺术作品,楼道悬挂名人画像、标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整个校园达到绿化、美化、艺术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对于学校来说,硬件设施必不可少,软件水平更是至关重要。”丹州小学校长欧哲尔介绍,学校绿化率为40%,不仅利用了场地绿化,也结合了屋顶绿化、盆栽绿化、空中花池绿化等,打造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丹州小学以“小白鹭”课程为主打,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开展行美、智美、创美、艺美、愉美课程内容,致力于培育具有“爱国、体健、探索、尚美”品质的“和美少年”。

  校园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教育优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天超过半数的时间都处于校园环境中,如果能时时处处接收着清新、整洁、美好的气息,对学生无疑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近年来,不论是在三亚城区还是乡村,“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是越来越多家长的直观感受。

  形成活动体系

  激发学习热情

  11月14日16时许,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天涯区槟榔小学学生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跑向操场,伴随着节奏欢快的黎族歌曲,孩子们在操场上跳起竹竿舞。他们用欢快的舞姿演绎黎族传统文化,跳出“最炫民族风”。“我们都很喜欢竹竿舞这项课后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进友谊,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该校六年级学生苏智新说。

  “槟榔小学98%的学生是黎族学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设置了课后服务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除了提供作业辅导外,还开设了竹竿舞、黎陶、黎族乐器灼吧、朗诵等十余门特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黎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槟榔小学副校长邢琼芳介绍,这一举措实施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特色文体活动的大量开设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各校艺术氛围的火热场景。如此次入选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每年学校举行盛大的民族魂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历时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校园剧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评选、书法篆刻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器乐演奏比赛、象棋比赛、舞蹈比赛等。两大类十一个单项的艺术表演和艺术作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未来,三亚将继续加强中小学校美育工作,展现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丰富多彩、面向全体、彰显个性的校园美育格局,促进校际、家校间、社会与学校间的美育交流与合作,让美育润泽学生心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三亚·时政
   第04版:聚焦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中国·国际
   第08版:体育新闻
热带高校联盟在三亚成立
“美育之花”芬芳校园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再升级
三亚推动禁塑宣传进课堂
未满10周岁儿童慎做“下腰”等训练
带领学生感受载人深潜魅力
加强文身行业监管 让孩子们的青春不再被“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