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0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师节,我们一起在三亚战“疫”
◀援琼医疗队员专属节日蛋糕。通讯员 刘丹 摄
▲8月19日,广东援琼医疗队队员李晓华写下中国医师节愿望清单。 本报记者 李学仕 通讯员 刘丹 摄

  本报记者 黄珍 卢智子 刘盈盈 见习记者 陈超全 王福新

  当前,三亚市疫情防控决战决胜大会战正全力推进中,全国多地及省内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多方支援,冲锋战“疫”。截至8月19日,外省支援三亚医疗队共涉及广东、上海、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江苏、江西、陕西等省市,省内支援三亚医疗队共涉及海口、乐东、陵水、保亭、屯昌、昌江、万宁、琼海、白沙、文昌、定安、东方、澄迈、琼中等市县,人员组成涉及核酸采样、医疗救治、检测检验、流调工作、卫生监督、感染控制等领域。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医者们在抗疫一线用仁心捍卫患者生命、用汗水护佑人民群众健康,为三亚打赢疫情防控决战决胜大会战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

  上海第二批援琼医疗队队员朱沁媛:

  “帮到患者又帮到同事,感到很充实”

  8月19日18时40分,暂时结束手头工作的朱沁媛正准备用餐,医师节这天的经历,暖心又充实。

  朱沁媛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的一名医生。8月15日,她跟随第二批上海援琼医疗队来到三亚第四方舱医院支援抗疫工作。

  19日一早,朱沁媛像往常一样进入方舱,接过上一组同事的工作。为保证口罩的防护作用,避免感染,医疗队里60多位“翻班医生”被分为8组,每4小时轮班进舱,同时还有多位专家组成的“查房医生”团队对每一位病人进行巡查。从探查身体状况到询问生活需求,医生们无微不至。“儿科医生的团队较为特殊,24小时都会有人值班。”朱沁媛介绍,第四方舱医院特地成立儿童病区,将孩子作为重点照顾对象。儿科主治医师刘静前一天查房时单单安抚孩子的情绪就用了四个多小时。

  因为长时间身着闷热厚重的防护服工作,许多“大白”的皮肤都出现了一些不适,这时朱沁媛从华山医院带来的皮肤科自制药物就派上了用场。“用了我带来的药后,同事们的皮肤问题都好了很多。能在医师节这天既帮到患者,又帮到同事,我感到很充实。”朱沁媛开心地说。

  广东省援琼医疗队队员冯媛:

  空闲时用画笔定格抗疫最美瞬间

  “凌晨四五点的三亚,依旧有辛勤工作的人,不管是在办公室里,还是在病区过道上……”连日来,广东援琼医疗队队员冯媛在三亚市第一方舱医院,不仅与众多“逆行者”一道合力筑起坚固的防疫堡垒,更用自己热爱的画笔在空闲时记录下了身边的“逆行者”,定格下最美的抗疫瞬间。

  “绘画一直是我的爱好,我想用画笔记录下这次支援三亚不平凡的经历,记录下医患之间温馨的瞬间,向广东援琼医疗队的队友们致敬,向患者致以祝福。”冯媛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从医13年,入党13年,有着丰富的医疗救治经验,也多次主动参与到防疫一线工作中。

  “第一次来三亚,在队友们的努力下,现在舱内的工作越来越顺利了。海南人民很热情,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时总是说谢谢;很多当地的党员、年轻人主动成为舱内志愿者,帮助老人、小孩,让我觉得很暖心。”回望13个日夜,有战斗的汗水在挥洒,有感人的瞬间被定格。

  医师节当天,冯媛和队友们给过生日的小伙伴唱了《生日祝福歌》,视频会议沟通工作时互相加油鼓励……提及家人,冯媛的声音哽咽起来,她说:“我的妈妈很支持我,总是会给我发一些小视频,向我证明她自己在家不会闷,有事情做,不想让我担心她。”她说,母亲的表达很含蓄,却处处流露出爱意。

  河南省支援三亚医疗队队员梁影影:

  “希望三亚很快好起来”

  凌晨五时许,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梁影影已和队友们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梁影影来自河南省支援三亚医疗队,此次千里迢迢来到三亚,不是为了旅游度假,而是奔赴抗疫一线。

  除了在固定点位采样,对于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医疗队员们还要上门采集核酸样本。在天涯区南海社区,有些老人居住的楼房没有电梯。8月的三亚,队员们需要一步步地爬楼梯,穿着防护服上下楼梯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时间一久,防护服、手套里都是汗水。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河南省支援三亚医疗队队员在三亚以短视频的形式祝愿“战友们”节日快乐。这些队员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来到三亚,他们迅速到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等地投入疫情防控一线。

  梁影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三亚很快好起来。

  湖北咸宁支援三亚医疗队队员田晓玲: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8月19日上午,在吉阳区乌石村一组核酸采样点,村民有序排队等待着。田晓玲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佩戴防护面罩和专业手套,为村民开展核酸采样。42岁的田晓玲来自湖北咸宁支援三亚医疗队,是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连续几个小时,她没有喝过一口水,没去过洗手间,尽管汗水浸湿了防护服,也没有停止工作。

  临近中午,田晓玲和队友们完成了1000余名村民的采样任务。在完成固定点核酸采样后,田晓玲没想着歇息,承揽了为村里10余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密接者、次密接者上门核酸采样的任务。完成所有任务后,田晓玲的脸色稍显疲惫,精神却依然很足:“我们从早上6点左右开始工作到现在,希望能为三亚抗疫尽点微薄之力。”

  前一天上午,结束采样点位工作的田晓玲,在得知附近新村社区核酸采样点任务较重,医护人手不够需要支援时,她立马奔赴任务较重的点位进行支援,完成所有采样工作,已到中午1点。田晓玲回忆,工作量最大的一次,是她和队友支援南新居核酸采样工作,当日实行单人单管采样,人均采样600余人次。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这是田晓玲这几日工作的常态。“2020年武汉发生疫情时,海南派出了医疗队援助湖北,所以大家此次来的时候都抱着感恩之心。”田晓玲说。

  湖北咸宁支援三亚医疗队队长、咸宁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江波涛介绍,此次湖北咸宁支援三亚医疗队由全市40余家医疗机构201名医护人员组成,作为第一批到达海南三亚的湖北医疗队,从8月8日起先后负责吉阳区17个高风险社区的固定点以及流动点的核酸采集任务,每天核酸采样量约4万多人次。

  安徽援琼疫情处置队队员童红星:

  卫生监督员化身抗疫战士

  “0801”疫情发生后,安徽援琼疫情处置队组建10人卫生监督队,火速驰援三亚抗疫一线。连日来,这群身着白色监督制服的健康卫士,在封控区域、隔离点、重点场所等不同领域开展疫情防控监督检查,用默默的坚守、严谨的监督,为三亚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紧急通知,集中隔离点要投入使用,需要前去查看!” 卫生监督队队员、安徽省卫健委综合监督所工作人员童红星接到了支援海棠区集中隔离点的新任务。为了尽快熟悉三亚防疫工作的情况,童红星和队友们身兼数职,加班加点,为扫清风险点、稳住社会面、织牢防控网持续努力。

  “每个隔离点的布局构造都不同,我们成立了专班,实时跟进,保证点位整体运转平稳有序,工作流程和机制不断完善。”童红星说,面对诸多困难和突发情况时,他们通过现场查看、提出问题、督促整改、开会讨论等方式,积极协调、解决难题。

  “我觉得医生真的很伟大,祝他们医师节快乐!” 童红星说,从事卫健系统卫生监督工作4年来,接触到很多医者,对他们表示由衷的尊敬。

  浙江省援琼医疗队副主任护师郑晓倩:

  扛起医者担当

  等待三亚“疫”散花开

  “上午有很多领导过来慰问,我们也举办了小活动,比如在签名墙上面签名、合照留影。晚上和其他援琼医疗队举办了线上会议沙龙,鼓舞一下士气。”浙江省援琼医疗队副主任护师郑晓倩说。

  郑晓倩已经从医18年,对于援琼,同为医护人员的丈夫表示理解且支持,11岁的女儿却很担心。“她觉得很危险,不想让我过来。”郑晓倩说,但做了思想工作后女儿也表示支持。8月11日晚,郑晓倩跟随浙江省医疗队来到三亚,第二天便来到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负责新冠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

  19日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在医院内照顾病人。她说,穿脱防护服是很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每次工作贴身衣物湿了一遍又一遍。虽然疲惫,但整个医疗队都力求高效精准地落实医疗护理方案。

  郑晓倩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早点回家见女儿,“虽然很想家,但还是要以疫情防控为重,我们会坚守到三亚“疫”散花开那天,这是我们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

  琼海支援三亚医疗队队长马米果:

  孩子说:“妈妈打病毒去啦!”

  “爸爸,妈妈去哪啦?”

  “妈妈去三亚打病毒去啦!”

  “那妈妈啥时候回来呀?”

  “啥时候把病毒打跑了啥时候就回来啦!”

  以上对话来自琼海支援三亚医疗队队长马米果的爱人和孩子。马米果来自琼海市人民医院,8月8日上午10时接到通知后,来不及和家人解释过多,就匆匆忙忙赶往三亚,临走时家里的小朋友还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去做什么。马米果说:“现在小孩每天都会问我病毒啥时候打完,我啥时候可以回家看她。”

  虽然经常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工作到凌晨,但看到病人治愈出院那一刻,马米果就觉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前几天,一位阿姨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与治疗下顺利出院,走出方舱医院的那一刻刚好遇到迎面而来的马米果。马米果热情地和阿姨打招呼并祝贺她的康复,阿姨心疼地说,“你们太辛苦了!”

  医师节这一天,马米果和她的同事们依然在方舱医院坚守岗位。

  三亚市人民医院丨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副院长李玻:

  “很辛苦,但很值得”

  8月19日医师节当天,三亚市人民医院丨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副院长李玻带领着团队成员继续在第四方舱医院中奋战,从逐个询问患者需求,到登记信息、搬运物资……不一会儿,汗水就浸透了他防护服内的衣衫。

  “大家都很辛苦,但只要能及时安顿好患者,我们这么做就值得。”今年48岁的李玻,自小在三亚出生长大,从1998年起从事医疗工作,在治疗神经重症方向的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0801”疫情发生后,具有丰富医疗行业从业经验的李玻被选为市人民医院驻第四方舱医院的负责人,带领该院医疗团队支援第四方舱医院的建设、运营工作,为第四方舱医院提供医疗后勤保障。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行对于三亚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而言非常重要。方舱医院建设必须要快,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时间紧、任务重”。对李玻和同事们来说,每天面临的工作任务一点也不寻常。

  “在方舱医院,首要保证的就是患者的饮食起居,我们会及时协调物资,保证患者的床铺干净整洁,不让患者应离家而感到不适。”李玻说,有时哪怕医护人员正在用餐,听到患者的需求也会第一时间赶到。

  医者仁心。李玻动情地说,让患者早日康复,让方舱医院无患可医,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最希望看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坚定“四个自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03版:医师节——抗疫医师群英谱
   第04版:中国新闻
医师节,我们一起在三亚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