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2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
立足崖州湾 布局海南岛
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学生在做实验。本报记者 刘佳 摄

  本报记者 刘佳

  这个暑假,中核产业园公共实验室的“档期”满满当当。“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实验是最重要的,硬件是一切的关键。”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生物质工程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曹淑铃正忙着给实验仪器加热。她告诉记者,目前,崖州湾科技城内研究生住宿、就餐、出行等生活条件良好,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也可以免费使用,生活条件十分舒适。

  “海南的各项人才政策充分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需求,我希望毕业后能留在海南,为破解中国种业‘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冰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充满信心。

  这个暑假,不仅学生不放假,院校教师也为迎接新生而忙碌着。“在中国农大,老师和学生都是没有暑假的。”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福军告诉记者。“我和学生们开玩笑说,来到海南你们既没有暑假也没有寒假,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科研。”王福军介绍,天时是农业生产研究的核心要素,时节不等人,一旦错过就会影响实验数据和实验效果。温热的气候是作物生长的优渥环境,在海南,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科研,这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所具备的条件,也是学校选址落户海南的先决条件。

  今年2月,包括曹淑铃和李冰在内,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首批2020级55名研究生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启了研究生的学业。结合教学领域和海南地方产业的需求,目前,学校共开设农学院、园艺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三个学院,涉及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果树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等17个专业。

  为了让学生们在海南也能感受到中国农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专门出台了海南专项研究生管理办法,明确导师每年到三亚研究院任课的时间。同时,结合海南农业发展特色设立了30多个科研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将专家导师们的研究课题与海南发展结合起来。

  “我们坚持用海南的资源做海南的事,为海南培养人才。”王福军说,学校十分注重应用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向进行再次研究。结合国家、海南的产业需求,以及学科和资源拓展三方面,将学科重点放在南繁、热带高效农业、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这三大领域,并在今年增设了植物保护、动物科技等专业。“一方面我们要对优质海南地方品种的种质进行恢复与提升,另一方面培养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

  扎根崖州湾,深耕自贸港。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正谋划未来五到十年扎根海南的蓝图。“我们要立足崖州湾,辐射三亚市,布局海南岛。”王福军表示,学院将通过“打点——链线——布网”的方式,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办学为重点,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在海南布局中国农大科学研究和成果试验示范推广的一张网,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8月31日,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将迎来第二批91名研究生,届时该院研究生数量将达到146名。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查堵点 破难题 促发展
   第03版: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第04版:坚定“四个自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05版:视觉
   第06版:中国新闻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文体新闻
天涯区“党建+志愿服务” 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
立足崖州湾 布局海南岛
“打卡”红色教育基地 足不出户学党史
多项燃气业务“掌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