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0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三亚中心医院院长陈仲:
“清零”是全三亚在支撑着我们前行
▲三亚中心医院院长陈仲(左二)探望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家属。
  本报记者 卢巨波 王鑫 杨洋

  3月8日,随着收治的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走出三亚中心医院防控隔离区,三亚实现现有确诊病例清零。

  这一天,也正好是三亚中心医院院长陈仲来到该院三周年。

  提到清零,社会各界和众多网友对这次战“疫“的主战场——三亚中心医院纷纷竖起大拇指。网友“海风中的铃”在《三亚日报》微信公众号关于三亚清零的报道后面留言:致敬白衣天使,致敬所有在疫情面前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春天来临,春暖花开,三亚开心笑了,三亚赢了,胜利永远属于中国。我爱您三亚,我爱您中国!

  网友“宗琦”留言:太好了,致敬每一位医护人员,白衣战士,谢谢你们辛苦的付出!

  陈仲说:“能取得阶段性成果,要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感谢全三亚人支撑着我们前行。”

  ■最欣慰的事

  市里“无限”支持

  记者:战“疫”期间,您应该是医院最忙碌的人之一,因为要安排、协调各种事宜。

  陈仲:要说忙碌,应该多写一写医务人员,他们既勇敢又辛苦,尤其是那些年龄还小的护士,能够在对疫情未知的情况下顶上去、顶下来,确实不容易。

  记者:这应该是您最欣慰的事吧?

  陈仲:我觉得最感到欣慰的,是在中央、省委的科学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正确思想指引下,有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省、市领导对我们特别重视和关心。2月5日,省委书记刘赐贵与三亚中心医院防控隔离区内的医生视频连线,并通过他们向全省医务工作者和援助湖北医疗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2月3日,省长沈晓明到我院调研新冠肺炎的防控与救治工作;1月28日、2月10日、2月2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童道驰先后3次到我院,检查、调研疫情与防控工作,主持召开三亚市疫情防控专家组会议;2月12日,副省长王路到我院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阿东2月3日、2月14日2次到我院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给三亚中心医院1600多名医护人员带来了战胜疫情的巨大鼓励和必胜信心。

  另外,每天我要到市里开三四个会议,市领导听完我的汇报后,都非常关心地问“患者情况怎样?” “物资还充足吗?”,而且最后都会给我提出一个“必答题”:陈院长,你那里有没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我听了之后心里特别温暖。

  记者:三亚中心医院是战“疫”的主战场,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心。

  陈仲:对于我们,市委、市政府给予的支持是“无限”的。我觉得市里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每次开会都能汲取到能量,遇到困难时总感觉有一种力量在背后支撑着我,我们医院才能打好前期的遭遇战、中间的攻坚战和目前的歼灭战,才会有清零的阶段性成果。

  ■最艰难的事

  最困难时

  整个医院防护服只剩17条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高峰的时候,各地医用物资短缺,三亚中心医院面临的情况如何?

  陈仲:难,特别难。

  记者:最难的时候……

  陈仲:我们只剩下17条防护服,N95口罩不足50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隔离区的医务人员每天的用量至少在六七十条,这个数字意味着一天都支撑不了。

  记者:怎样渡过这个难关?

  陈仲:想尽一切办法。对于医用物资,我一贯的做法是“双备份”,平时根本没有问题,但遭遇这次疫情,马上捉襟见肘。

  其实前期准备的时候,我就开始联系医用物资,电话打到后半夜两三点钟是常态。眼看着防护服要断档了,我终于得知海口的一个单位有,连夜找车拉了回来,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记者:对医院以及患者来说,他们就是“恩人”。

  陈仲:我四处打电话求援时,市卫健委主任潘国华专门交代东北的一个朋友,坐飞机过来顺便带了10条防护服。还有鸿森医院,当时他们只剩下50个N95口罩,二话没说就送过来了,说你们的事急,先用着。后来这边情况缓解后,我赶紧又给他们送过去一批。

  所以说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每一方面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人要懂得感恩,对于帮助过我们的人,更要涌泉相报。

  ■最辛苦的事

  三次“搬家”,

  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

  记者:这次战“疫”,医务人员非常辛苦。

  陈仲:其实全院每个人都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贡献。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搬”了3次“家。”

  记者:具体是哪3次?

  陈仲:第一次是将感染科全部腾空,其他病种患者转移到内分泌科室,整栋感染科楼房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第二次是改造发热门诊布局,将其移出隔离区;第三次是腾空药学仓库,紧急改造为医务人员休息室。

  记者:这几次“搬家”用了多少时间?

  陈仲:3天,只用了3天。包括大年三十晚上,全院的人都参与行动,手推肩扛,纯人工劳动,他们特别辛苦。

  ■最希望的事

  总结好经验

  记者:回顾这些天的抗疫工作,您应该有许多感受想要分享吧?

  陈仲: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医务人员,作为共产党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们的使命。

  我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感受吧。

  第一,要有前瞻性。这次是一场“遭遇战”,对于人、财、物来说都是巨大考验,好在经过共同努力,都得到了解决。尤其是人员思想上的统一,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那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前面所说的“双备份”是不是还不够?关于思想工作是不是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防控隔离区一成立,我们就在里面设立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也是里面的指挥组长,党员医务人员必须冲锋在前。既然是“打仗”,就要有“统帅”,必须有魄力和全局意识。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前后方团结一致,大家的执行力会更强。

  第三,培训一定要到位。在进隔离区之前,所有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培训,我们也派院感的人进隔离区,监督做好防护服的穿、脱,先保证好医务人员安全,才能保证对患者的救治。

  第四,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面对重大疫情,面临的工作方方面面,救治、院感、后勤保障等等,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处置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升,也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记者:3月8日清零之后,有没有想过,“唉,终于松了一口气”。

  陈仲:没有,也不敢有。从今年元旦到清零,我有3个多月没离开过三亚,也没到过海口看望父母,只是3月7日得知最后一名患者符合出院标准了,才当天去、当天就回来了,一来一回只用了五六个小时。89岁的老父亲一直跟我说,他们没关系的,医院需要你,先不要管他们。我知道,我们的医务人员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但是,最后的胜利还没到来,思想不能松懈。

  记者:说一件最近让你感到高兴的事吧。

  陈仲: 50多天来,三亚中心医院5批200余人次进入隔离区参与救治工作,全院1600余名职工,在这次战“疫”中无一感染。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聚焦
   第06版:时事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文体
庚子仲春 只为救民
“清零”是全三亚在支撑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