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被骗凸显亲情匮乏
  □ 三亚日报 蔡炳先

  4月5日,家住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的6旬老汉老丁很苦恼。因为轻信一伙人演的一场“黄金好戏”,他将8万元交出,如今这伙人再也联系不上了。老丁找有关部门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这“黄金”并非黄金。目前,老丁已到派出所报案。(4月6日《海南日报》)

  老人被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老人被忽悠买保健品花了数十万;有的老人因接到“儿子”或“公检法”的电话,迅速将钱转账到对方账户;有的老人和老丁一样,做起发财梦,将多年的积蓄轻易交给对方。

  不管是什么样的骗局,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发现骗子的伎俩,他们无非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利用了老人相对弱的辨识能力和占便宜心理,让老人在看得见的利益面前失去了判断。善用花言巧语的骗子固然可恶,但不管如何咬牙切齿,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职业”会一直存在,虽然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等六部门使出了大招,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但这也无法避免老人“入套”。只有找出老人为何容易被骗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早有足够的科学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外界的信任感也会增加,从这个角度讲,对于老人容易被骗,儿女不能一味地指责。作为儿女应该在自家老人被骗后扪心自问:被骗时自己在哪?现在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儿女也越来越忙,儿女与父母分开居住已成为普遍现象,在此情况下,又有多少儿女能够“常回家看看”和多打电话交流问候?

  骗子往往靠一张嘴打动老人,最主要是摸准了老人的心理和现状,让内心孤独、辨识能力薄弱的老人遇到骗子的胡吹乱侃时没了判断能力。如果儿女能常回家看望、陪伴老人,或者经常电话联系,关注老人的近况,许多骗局就会“胎死腹中”。

  此外,老人被骗屡屡见诸报端折射出社会教育的缺失。如今针对诈骗,年轻人已很警觉,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则较低,作为儿女,要对老年人进行安全的再教育,让老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和儿女通气商量,寻求儿女的帮助,只有如此,才能减少老人被骗的几率。

  要消除老人被骗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除了要重拳打击诈骗行为外,还必须要求儿女对老人从情感上和生活上进行关怀,让老人能有更多的安全感,让骗子无机可乘。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时政
   第03版:新闻·动态
   第04版:新闻·时评
   第05版:新闻·国内
   第06版:新闻·国际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广告
   第09版:新闻·体育
   第10版:天涯财经
   第11版:新闻·文娱
   第12版:网事网闻
八面来风
不断修炼“内功” 让游客购物更惬意
各方共同参与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老人被骗凸显亲情匮乏
“糊弄”
银行罚息,该如何进行更人性化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