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代表团49岁老将王仁爱:
苗族射弩的传承者与坚守者
  王仁爱获奖后与箭靶合影。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本报记者 刘盈盈

  1975年出生的王仁爱是射弩比赛贵州代表团中最年长的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王仁爱先后拿下民族传统弩男子立姿一等奖、民族标准弩男子立姿二等奖和民族标准弩混合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是自他1999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第五次夺得射弩比赛一等奖。

  射弩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王仁爱接着解释道:“道理特别简单,就是三点一线瞄准就打。但是弩箭很容易改变路线,你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找出它变化的规律,去适应它。”这份对射弩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技艺,是他多年坚持训练的结果。

  王仁爱之所以能够在赛场上屡屡获胜,背后离不开多年的刻苦训练与对技术的不断追求。从基础的射击姿势到心态的调整,每一个细节都被他细致入微地打磨。

  射弩需要平心静气、耐得住寂寞。王仁爱深知这一点,他说:“训练会比较枯燥,如果沉不下心来就练不出太高的水平。能静得下心耐得住性子的人才能练好射弩。”这份对射弩的热爱和专注,让他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屡获佳绩。

  王仁爱的射弩之路,是从爷爷那一辈开始的。他十几岁时便开始学习射弩。如今,他已经成为苗族射弩运动的传承者和坚守者。

  在靶场上,王仁爱是全神贯注的射手,而在场下,他与队友、对手交流经验,谈心聊天。“我们在场上是对手,在场下都是朋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射弩运动的热爱和对同行的尊重。

  借这次比赛的机会,王仁爱终于来到了心仪已久的三亚。他感慨地说:“老早以前就想过来三亚了,感觉特别好玩。”在比赛之余,他爱到海边散步,感受三亚与家乡截然不同的气候。“这里气温和我们那边相差太大了,现在在这里穿短袖,到贵州一下飞机就要加上厚衣服。”他笑着说道。

  在过去几十年中,他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猴场乡仙马村地地道道的农民,是走出大山的外出务工者,也是苗族弓弩省级非遗传承人,是安顺学院体育学院“王仁爱射弩项目工作室”双师双能型教师,为射弩运动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培养后继人才。

  “年纪大了眼睛也老花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运动会。”王仁爱的眼神中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但他也表示:“不一定要参加比赛,带学员也好,为团队做后勤也好,只要射弩需要我,我就一定在。”

  “未来,我想不断提高自己,把学到的东西和在这个项目上的感悟教给学生,做好射弩项目的传承。”他希望能把年轻的学生培养出来,让这项运动得到更好发展。

  通过社交媒体,王仁爱分享自己的训练日常与比赛经验,让大家看到了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这项古老技艺的现代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团结奋斗 扬帆征程
   第03版:团结奋斗 扬帆征程
   第04版:三亚·综合
苗族射弩的传承者与坚守者
挥竿苦练七载 只为“一苇渡江”
刘浩存任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志愿者大使
2024海南冬交会看点十足
三亚市商品房预售公告
遗失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