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亚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张艳丽:
14年磨“医”剑 守正创新传承中医
张艳丽(中)在ICU内查看患者情况。本报记者 卢智子 摄

  本报记者 卢智子

  “现在播放的是‘宫’调。”4月9日,记者来到三亚市中医院位于住院楼一楼的重症医学科,除了医疗设备的运作声音,还播放独具特色的中国音乐,也让ICU内紧张的氛围增添些许平和。科室副主任张艳丽告诉记者,《黄帝内经》提过“五音疗疾”的观点,中医认为,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行(土、金、木、火、水),并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种情志(思、忧、怒、喜、恐)相连,这些音乐对调剂患者身心起到积极作用。

  传承经典,守正创新。张艳丽本硕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主修中西医结合临床(呼吸方向),至今从医14年,治疗经验丰富。2021年,她经海南省卫健委“好医生”平台引进,成为省高层次人才;2022年6月,到三亚市中医院工作;2022年10月15日,重新装修后的三亚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重新开科,张艳丽担任科室负责人,发挥中医药在急危重救治的积极作用。她说:“只要用好经典疗法,中医药就能造福患者。”

  重担压肩,奋勇向前。“通过每日查房、每周二病例讨论、每周三小讲课、每周四培训演练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科室医护人员重症理念及救治水平。”为了带动科室发展,张艳丽非常重视教学及科研工作,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注重人才培养和关爱成长,加强科室文化建设等,全面提高中西医结合业务能力。如今,科室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摘掉“慢郎中”的帽子,专攻急危重症。“在门诊,我的患者80%都接受了中医药治疗,在我们ICU病房,90%的患者都接受了中医药治疗,而且疗效显著。提供会诊、参与抢救,在关键时刻为全院各科室抢救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今,三亚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全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工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独具特色。在西医重症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为指导,在创伤、老年患者术后及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支持保护治疗,尤其在重症患者中,利用中药、穴位针刺、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手段,在危重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脑功能意识改善、言语功能改善等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

  除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贡献者”,张艳丽也是国家利好政策的“受益者”。“我切身感受着这座城市正在越变越好。如今,三亚不仅自然环境优良,便利度和归属感也大大提高。比如,名医专家云集传帮带,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资源;作为一个一年级孩子的母亲,三亚名校越来越多,孩子在我身边就能接受优质义务教育……”张艳丽说,海南自贸港建设实现了从“顺利开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的喜人变化。作为一名被引进的医务工作者,她将尽其才、尽其力,用实际行动助力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第03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第04版:三亚·综合
   第05版:三亚·综合
   第06版:中国新闻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文体新闻
三亚经济圈人大代表首次集中“充电”
14年磨“医”剑 守正创新传承中医
共同构建知识产权资源共享新模式
2024年海南首艘出口鱼苗船正式起航前往日本
建强青年政治理论学习小组 筑牢年轻干部思想根基
三亚开展“国家安全·你我共筑”系列宣传活动
三亚市雷锋文化促进会成立
三亚举行“爱鸟周”宣传活动
巡视公告
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告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