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涯区儋州村社区儋州南一巷:
下足“绣花功夫”扮靓背街小巷

  本报记者 黄世烽 实习生 王雯

  ■编者按:

  背街小巷萦绕人间烟火,背街小巷留存记忆乡愁,背街小巷最能体现基层精细化管理水平。

  当前,三亚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着眼城市环境和人居品质提升,完善服务功能,在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让老百姓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今日起,本报推出《扮靓背街小巷 彰显文明风尚》专栏,聚焦三亚那些有“范儿”的背街小巷。

  整洁的街巷、干净的地面、统一安装牌匾的沿街商铺……这是4月15日上午记者在三亚市天涯区儋州村社区儋州南一巷走访时看到的情景。

  “以前巷子的卫生环境较差,有人随意摆摊,电动车也不按车位停放,附近居民出行十分不便。现在变化可大了,电动车停放规范,临街商铺规范经营,让人感觉很舒适。”在儋州南一巷居住多年的居民李城龙说。

  天涯区儋州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薛炳忠称,儋州村社区属三亚旧城区,是天涯区人口居住密集、人口结构较为复杂的社区,总户数6692户,总人口15747人(含流动人口9019人)。其中,儋州南一巷有112户、175人,铺面4间。

  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2022年以来,为做好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儋州村社区以“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居民自治为方向,积极探索社区基层治理新方向。

  结合“门前三包”(包卫生、包容貌、包监管)、“十乱”(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整治工作,儋州村社区通过细化网格服务内容,压实网格管理责任,真正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中办”,让大事小事在网格内得到有效解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儋州南一巷焕然一新。

  儋州村社区还把“三线整治”作为美化居住环境,助力全市“创文”工作的“一号工程”,合力破解儋州南一巷等街巷多年“三线”(即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乱搭乱拉问题,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使居民生活环境整洁有序。

  天涯区文明办主任陈俊蓉称,“三线”整治之前,儋州南一巷各种线如蜘蛛网般交织在居民楼中间,有的线路上还挂着塑料袋。整治后,曾经的“蜘蛛网”被扫除,各种线路布线整齐有序。

  下转5版▶  ◀上接1版

  “很整齐,看着很舒服。”儋州南一巷一住户说。

  为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儋州村社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平台”,居民通过该APP可实现各种生活类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我将招租信息通过‘15分钟生活圈平台’发布,房子很快就租出去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乱张贴小广告了。”儋州南一巷一房东说。与此同时,启用智能管控系统,利用RFID技术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管控,有效缓解街道停车难和充电难的问题。

  网格员少、任务重是影响基层治理成效的问题之一,2023年起,儋州村社区在儋州南一巷等重点区域安装35个网格巡查摄像头,实现智能喊话功能,形成社区网格“线上+线下”的巡查模式。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儋州村社区“两委”班子带队,发动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利用晚饭散步的时间(20时至22时)对儋州南一巷等重点街巷进行全面排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提升城区品质。“这项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社区的工作,也在工作之余锻炼了身体。”居民小组长钟琼荪点赞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第03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第04版:三亚·综合
   第05版:三亚·综合
   第06版:中国新闻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文体新闻
报头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冯飞刘小明赴第四届消博会海口游艇展巡展
冯飞会见马来西亚七大乡团考察团
“亚莲”参展记
满眼“黑科技” 引领“新潮流”
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三亚:增绿护绿 向绿而行
下足“绣花功夫”扮靓背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