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4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后奔小康 老乡喜洋洋
蒲朝山(左)和游客畅谈。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斗笠大姐”李玉梅。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黄亮在工作中。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本报记者 杨洋

  ■编者按:

  2013年4月9日,是博后人记忆犹新的特殊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时,留下那句温暖亿万农民心窝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8年来,博后村老乡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努力拼搏,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昨日,记者来到博后村,深入采访村民代表,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博后村民宿业主蒲朝山:

  开民宿一年还清贷款

  如今开上轿车

  “您觉得我们的服务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月23日一大早,蒲朝山就在自家的“山林博达”民宿里招呼客人。

  蒲朝山告诉记者,他家曾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年幼时和父母住的都是茅草屋,1998年,刚满18岁的他就开始在亚龙湾多家酒店打工。

  “当时每月就挣500元钱,我为了多挣点儿钱,选择上夜班,早上开‘摩的’接送酒店客人,直到中午才回家休息。”憨厚老实、不善言辞的蒲朝山说,在酒店工作几年后,他还先后养过猪、开过游船、经营过小饭馆,收入不稳定,日子过得比较艰辛。2017年,博后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路变宽了,村庄也变美了,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民宿的火热,让大家看到了一条致富新门路。2018年,蒲朝山拿着征地拆迁款,自筹部分资金,在博后村委会引导下申请贷款开办民宿“山林博达”。

  “这家民宿是我和爱人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设计的。” 蒲朝山说。

  2019年,“山林博达”正式营业。

  这家总共15间房的民宿,每年有30多万元的收入。开民宿的第二年,蒲朝山就还清了贷款,如今又买了汽车,“民宿产业让我的生活越过越好。”他说。今年春节期间,他的民宿收入达4万元。

  近年来,博后村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民宿再次成了三亚旅游市场“爆款”产品,掀起了新一轮的“博后热”,来博后村体验特色民宿成为许多游客的假期选择。博后村共有48家民宿,房间总数约1600间。据统计,2020年,博后民宿接待游客40.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42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800元。

  在蒲朝山看来,一间间民宿不仅承载了他也承载了其他村民对好日子的期盼。

  瞅着这两年村里的发展变化,蒲朝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喜悦。他说,他和妻子努力挣钱供3个孩子上学,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都能考上好大学,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斗笠大姐”李玉梅:

  盖起了新家 笑成了一朵花

  春的盛宴,花的海洋。四月,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花香四溢,玫瑰花娇艳欲滴。花田里,花农们正忙着修枝、锄草。正在玫瑰花田里锄草的李玉梅是玫瑰谷里的“明星大姐”。她身材瘦小,身高仅1.55米,皮肤略显黝黑,带着标志性斗笠。李玉梅说,玫瑰园犹如她的家,除了呵护玫瑰园的生态环境外,她还成了“职业农民”,穿戴工服、脚踏雨靴、肩挎工具包成了她的“标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接过李玉梅的斗笠戴在头上,8年过去了,这一幕让李大姐至今难忘。“能和总书记这样近距离说话,能让他戴上我们黎家的斗笠,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您头上的斗笠是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戴过的那顶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李玉梅憨厚地露出微笑,“习近平总书记戴过的在家里挂着呢!”李玉梅说,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那亲切的笑容。她想对习近平总书记说,8年来,自己的工资从每月1800多元已经涨到每月3000多元,和丈夫一起每年收入有7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一家人以种植水稻为生,一年辛苦下来仅够维持生活,每年收入大概才3000多元。根本没有什么存款,生活十分拮据。” 李玉梅说,自从进入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工作后,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她和丈夫都在玫瑰谷上班,分别从事修花、锄草和滴灌管理等工作,公司包吃住,每月有工资拿,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近年家里还盖起了新房。

  回忆这一路的变化,站在花丛中,李玉梅笑得俨然成为一朵花。

  求新知、学技术,尽管年过五旬,性格腼腆的李玉梅坚持不等不靠,虽然没啥文化,但她知道学习能提高什么,更能改变什么,所以,只要听说哪里有学习培训,她脑袋削个尖儿地往前上。

  如今的她还“客串”园区内的导游,主动给游客讲解有关玫瑰的故事……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保安部经理黄亮:

  工资一涨再涨 日子真是变成小康

  正值4月下旬,博后村的田野生机勃勃。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以下简称“玫瑰谷”)的花田内,各色玫瑰花开得娇艳。4月23日上午11时,和往常一样,保安部经理黄亮顶着烈日在园区内巡逻。

  黄亮是干得时间最长的“保安”——他每天的足迹不是在家里,就是在玫瑰谷,12年始终如一。

  在玫瑰谷当保安的12年时间,善学习、能吃苦、肯动脑、有人缘的黄亮从一名普通的保安员逐渐成长为保安部经理。

  “以前家里靠种瓜菜、水稻为生,一年只有几千元收入。”黄亮犹记得当年“靠天吃饭”的日子。为了谋生,他到了亚龙湾一家公司上班,工作是帮助该公司捕捉蝴蝶给游客观赏。

  玫瑰谷落户博后村后,承包了村里土地,并把村里的土地经过多次改良,化腐朽为神奇,变成适合玫瑰种植的肥沃土壤,村民们不仅收到地租,还可以在那里打工,大家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眼见村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黄亮决定到玫瑰谷应聘。

  到了玫瑰谷之后,他的生活发生改变。盐碱地开出玫瑰花的“奇迹”变成了现实。黄亮感叹,他的生活,他的家乡,就是顺着“这条路”美起来、富起来的。

  除了有一份当保安的工资外,他还把自家的4亩地租给了玫瑰谷。12年时间,月工资很快翻了番,从入职时的800多元涨到了5000多元,自家土地租金从当初的每亩2500元涨到了3500元。

  他的妻子在博后村委会工作,两个人的工资加上土地租金等收入每年有10多万元。

  黄亮说,“老茅屋换成了新房,日子真是小康了。”

  随着博后村“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玫瑰谷也在深度发展美丽经济,产业小镇项目将开创农业+旅游、旅游+文化、文化+产业等新业态,在获取建设用地时将村集体预留用地和村民进行合作开发,与玫瑰产业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通过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黄亮兴奋地说,距离玫瑰谷100米的家也在玫瑰谷产业项目范围内。待产业小镇运营后,博后村将迎来新的丰收。

  “看到花开就觉得很开心,花开得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黄亮对未来充满期待。

  有件事,黄亮盼望着能一直做下去——用自己的双手,守护好这份飘着“芬芳”的盐碱地!这是自己“掏心窝子的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三亚·时政
   第03版:三亚·时政
   第04版:三亚·综合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更加充满自信
博后奔小康 老乡喜洋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