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再出发 历时两周完成首轮三地巡演
新版《黄道婆》收获好口碑
全新版本的舞剧《黄道婆》巡演现场 刘海栋 摄
  9月3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三亚市委宣传部出品,省歌舞团和省歌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创作演出的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在北京民族剧院完成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演出。此前,8月22日、23日以及8月27日、28日,该剧分别在辽宁沈阳和黑龙江哈尔滨进行了巡演。至此,全新版本的舞剧《黄道婆》首轮巡演正式结束。

  2006年,舞剧《黄道婆》在获得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11项荣誉的同时也收获了观众的好评。时隔十年,当全新编排的《黄道婆》以更浓郁的民族特色再登舞台时,这部讲述着海南故事、展示着海南文艺创作水准的舞台艺术作品再度收获观众与专家的好口碑。

  民族舞剧打造海南文化名片

  三地巡演、共六场演出,每一场都座无虚席。 这部由著名舞蹈编导教育家高度和省歌舞团团长彭煜翔在今年全新编排的民族舞剧不仅从舞段、音乐、舞美等多角度打磨出了一部“好节目”,也从三亚黄道婆文化、海南本土文化资源出发讲述了又一个饱满的“好故事”。

  该剧讲述了宋末元初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在海南岛生活、学习以及帮助黎族人民改良其棉纺织技术并将技术带回中原的动人故事,生动展示了海南黎族的民俗文化和中国古代的纺织文化。黄道婆被世人誉为“衣被天下”的纺织女神,她的纺华织彩使棉织文明在中国古代商贸文化中通达四海,而她在海南岛的一番作为也进一步加深了黎、汉人民的情同手足之情。据史料记载,黄道婆在崖州也就是如今的三亚居住了37年,她把海南崖州黎族纺织工具与技术带到松江(今上海),并与松江地区先进的丝、麻纺织技术相结合改革棉纺织工具,使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技术领先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她为“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目前有学者指出,黄道婆在三亚的作为、用于创新的精神等也是三亚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是三亚文化走向全国的一个代表。

  “传播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我们要让这部舞剧成为海南的文化使者,将海南的文化传播得更远。”彭煜翔说。重新打造该剧一是为把经典剧目进一步打磨提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借三亚黄道婆文化研讨会机遇,以本土文化资源为三亚、为海南打造又一文化名片。 踩影舞、腰织机,还有贯穿始终的黎族织锦,如不少观众所言,这部舞剧是海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去东北演出前有点担心那里观众接受不了海南的舞蹈,但两地巡演下来,特别是哈尔滨那场,观众们的热烈反响出乎意料。”主演阿山扮演者汪子涵说,经典的打磨不会停止,在观众的肯定中他还会在细节上下功夫。 剧中黄文相扮演者孙宁说:“作为辽宁人,站在辽宁大剧院舞台上跳着海南的舞剧,能让东北观众通过我的表演了解海南的文化,我很自豪”。

  “海南文艺工作者敢为人先”

  “感谢海南带了一部这么好的舞剧来北京。”演出后,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磊说:“这部舞剧可以概括为‘故事感人’‘舞蹈好看’‘具有特色’。特别要提的是,台上的演员都非常成熟,让人看不出来他们还只是舞蹈学校的学生,这与海南省歌舞团团校结合的办学理念有很大关系,也让我们看到了海南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在10年前就看过这部舞剧,他说:“今天再看,让人感动,也看得过瘾。舞剧整体结构清晰,充分利用了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具。仿佛织锦中的每一道工艺变成了舞台上的一个个舞段,生动、鲜活。”

  冯双白特意指出,近10年来,国内出现大量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舞剧,“但10年前,我们海南就推出了《黄道婆》,算是这类作品中较早的先例,可见海南文艺工作者敢为人先。”他希望,全新编排的《黄道婆》可以不断提升,走得更远。

  除了观众与专家的好评,此次巡演还得到了北京电视台和《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辽宁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据悉,该剧之后还将赴多地巡演。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时政
   第03版:新闻·动态
   第04版:新闻·动态
   第05版:新闻·国内
   第06版:新闻·国际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新闻·时评
   第09版:新闻·体育
   第10版:新闻·文娱
   第11版:鹿回头
   第12版:网事网闻
2017谍战动作片《密战》首曝海报
新版《黄道婆》收获好口碑
九月荧屏美女戏扎堆
北影新生报到高颜值美女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