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好司法公正这条生命线
  新华社记者 孙闻 闫祥岭

  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于欢案”作出终审判决。法庭认定被告于欢的行为属防卫过当,改变一审法院作出的对于欢处以无期徒刑的判决,以犯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5年。

  好的判决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全民普法课。从二审审理到宣判,司法机关用全程微博直播的方式展现公开透明的决心。正是二审的微博直播,把引发舆论热议的更多案件细节展现在公众面前,消除了一段时间以来存在公众心中的疑虑,流言让位于事实,并让公众对案件的关注走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走进法治轨道。关于本案量刑的辨析,判决书称,“杜志浩的辱母行为严重违法、亵渎人伦,应当受到惩罚和谴责,但于欢在实施防卫时致一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且其中一重伤者系于欢持刀从背部捅刺,防卫明显过当”。基于这样辨析作出的判决,有利于消除此前产生的舆论分歧。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实现这个要求,需要司法机关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国法、人情之中综合考量。

  司法裁决,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判决,也应考虑社会良知。因为刑事案件判决除惩奸除恶、捍卫正义的法律职能外,还有昭示良知、以儆效尤的社会功效。司法符合良知,才能更好树立公信力,推动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法槌落下,于欢案尘埃落定。司法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守住社会良知的底线。 (新华社济南6月23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时政
   第03版:新闻·动态
   第04版:新闻·时事
   第05版:旅游度假
   第06版:旅游聚焦
   第07版:旅游资讯
   第08版:旅游资讯
   第09版:食全食美
   第10版:畅游天下
   第11版:行购指南
   第12版:公益广告
解决朝核问题需平衡解决各方合理关切
我国进入世界“深潜俱乐部”
沙特等国向卡塔尔提出 解决断交危机的条件
山东省高院以故意伤害罪 改判于欢有期徒刑五年
欧盟峰会聚焦反恐和英国“脱欧”等问题
守护好司法公正这条生命线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