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22日 星期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降临》: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文/本报记者 陈柏桦

  电影《降临》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讲述12个神秘的外星飞船降临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人类派出语言学家,试图通过与外星人沟通,来了解他们到访的目的,由此发现了时间的“真相”。原著小说曾拿下星云奖和雨果奖,而改编电影则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为“超越想象的鸿篇巨制”,更有不少媒体和影评人认为这是“2016年度最好的科幻电影”(该片于2016年11月11日在美公映)。然而,《降临》并不是一个常规的“视觉系”科幻片,它的内核装载着更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核心一:沟通

  女主角露易丝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因而被挑选成为与外星人面对面交流的先锋队成员,同行的还有物理教授伊恩、韦伯上校等人。一开始迫于形势的压力,上校一直急于求成,要求露易丝直捣核心问题,弄清楚外星人到来的目的。然而想要真正实现交流,不是单方面地解读一门语言就可以的,在人类翻译外星语言的同时,也要让外星人明白人类在表达什么,由此才能达成所谓的“沟通”。

  飞船的到来令人类本能地竖起了警戒心,未知总是会带来威胁感,并无形中令人成了弱势的一方,由此也让露易丝联想到人类历史上的种种侵略。当双方失去了有效的沟通,或采用了不当的沟通方式,便会引发交锋,导致牺牲。影片借中国用麻将与外星人对话,来隐喻这种不当沟通。在语言的表达上,麻将和象棋都有敌对的性质,显然其沟通导向必然会产生胜败两方。此处不得不提的是,从艺术呈现方式上来看,麻将的隐喻恰到好处,然而对于电影的理解,总是无法脱离现实。众所周知,语言往往是意识的载体,倘若创作者此番设定还暗示了国家的攻击性的话,那么未免存在诱导观众的嫌疑。

  话说回来,语言除了是意识的载体外,按照片中提到的“沃尔夫假说”(也叫“语言相对论”)所言,还从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虽然这在学术界是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在片中,它是人类与人类、地球人与外星人之间巨大差异的一个基础理论。而露易丝坚持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导方式,就是希望外星人能够通过学习地球人的语言,来感受地球人的思维方式,以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然而外星人打破语序的行文方式,震惊了专家们。他们仿佛只是一股脑地将想要表达的东西倾泻而出,却丝毫不拘泥于阐述的技巧,每一句话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解读方式,这样一来,极其容易产生误读,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曲解。人类从发明语言和文字以来,就一直不断在变化,继而演变出了上千种语言和文字,光是中国就有上百种方言。而若要问语言是否令我们的沟通产生障碍,答案是又不是。

  我们常说,艺术无国界,因为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一首歌时,我们为那色彩,那意象,那旋律而心动,这是不分国界的感受能力。可是再看看小说或电影,一旦将小说翻译成你所熟识的文字,将电影配上你所熟识的字幕,这中间经过语言和语言、文字和文字间的转换,原作的出发点一定已经发生变化。退一步讲,就算不去计较这其中的艺术差异,我们甚至无法全然接受不同语言文化间的表达习惯,包括说话习惯、行为动作,因为我们固有的认知限制了我们的理解。

  影片中露易丝等人一直在思考12个飞船降临在不同的地方的用意,后来他们意识到,不同的地方会做出不同的应对,那么外星人是否就是知道地球人没有统一的沟通方式,所以想借此离间地球人?很快中国人就率先关闭了沟通的渠道,紧接着各国都效仿此行,地球人各自为阵。虽然表面看来,这与之后中国决定攻击飞船,再到放弃攻击,公开所有与外星人的沟通资料一样,都彰显了中国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但依然无法抹灭影片试图强加给中国的某种形象。而最后人类之所以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外星语,也是因为露易丝说服中国人放弃攻击飞船,在中国的带动下,各国才纷纷公开了沟通资料,让专家有了更多角度的解读空间。

  核心二:时间

  说到玩时间维度的电影,必然会想起《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这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降临》选择了有别于前两者的另一种玩法,过去、现在、将来,也就是人的一生,在这里可以是没有先后顺序,同时存在和互通的。但这又不同于穿越,也不是简单的预见未来,而是当下的某些因素促发了露易丝记忆中的未来。是的,是记忆中的未来。

  在最初与外星人会面时,露易丝的重心一直在试图解读文字含义上,直到多次与外星人沟通后,露易丝发现出现在脑中的“闪回”越来越频繁,并从最初的某个画面,变成了某个片段。一开始她不明白这些“幻觉”是怎么回事,不晓得总是在脑海中“见到”的女孩是谁,后来她从完全不具有顺序,却依然能被理解的外星文字中,从以身犯险、只身进入飞船对外星人的追问中,顿悟了这个奥秘,是时间维度被打破了!

  那些水墨般的文字,形成了一个个“圆”,既没有前后顺序,亦不存在因果关系。于是联系“沃尔夫假说”,露易丝意识到,这是因为在外星人的思维认知中,时间就是非线性的,没有绝对的始与末,因此文字自然也是非线性的。相反的,人类的语言之所以需要语序和逻辑,就是因为人类的认知是线性的。

  在人类的认知里,一个人的一生是绝对线性的。我们所处在的当下,是无法触及人生其他任何时间点的。仅有的算是“接触”的,大概也就是停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一些“过去”,然而它们的数量在漫漫时间长河中,毕竟只是些凤毛麟角,未来更是丝毫窥不见。可是这样的线性,在外星人的语言和思维中被打破。甚至因为频频接触的关系,作为人类的露易丝也拥有了这样的思维,这就是外星人到访地球的目的,送上这份“礼物”。

  小说原著中对外星人的描述,事实上已经将其所代表的时间概念表露得相当直白:“看上去就像七条交叉的肢支起的一个桶,呈中心对称状,任一条肢都可当作手臂或是腿。每边都有眼睛,每个方向都可称为‘前方’,人类将之称为‘七肢桶’”。

  这种看似虚幻、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的非线性时间概念,却充分具备着现实意义。比翻译语言更艰难的,是真正理解对方,是有效的沟通。这不仅仅是地球物种和外星物种之间的问题,也是地球上物种与物种之间,人类不同种族间的问题。真正的沟通和理解,需要打破我们本身的既定认知,用更广阔的思维格局来尝试。

  核心三:选择

  在破解了外星人的语言奥秘后,“他们到访地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于是,科幻的外壳终于被打破,露易丝真正要面对的难题这才浮出水面。既然时间是非线性的,既然能够看到未来,那么明知会是悲剧,还要继续前行吗?她究竟该顺应宿命、经历过程,还是想方设法改变轨道?

  这道命题事实上我们是似曾相识的,但我们更常听到的版本可能是,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吗?类似回到过去改变决定性的选择的题材并不少,但所有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细枝末节的变化,就会对未来产生巨变。在《降临》中,露易丝无需回到过去,她在当下就可以做出选择,而正是因为深爱着女儿和丈夫,即便知道他们终将离自己而去,她还是不愿错过他们,所以她选择顺应宿命。

  另外,知晓时间真相的露易丝,明白在非线性环形时间中,将来即是过去,过去即是将来。正如她对伊恩所说的:“我总觉得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决定的。”你所经历的,未必是过去的因,导致了现在的果。因果的概念,在这里被放置到一个环形的轮回中。如此说来,女儿的死亡只是过程,并不是结束,露易丝可以在漫长的非线性时间,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的轮回中,不断地与女儿相处。在每一个当下,感受到不同人生阶段里的生活。但与之相伴的,是她必须承受一次次失去女儿和丈夫的痛苦,这样的选择无疑是坦然而悲壮的。

  影片最后一幕,露易丝拥抱着尹恩,说了句:我都忘了被你抱着是多么幸福的事。这看似是他们第一次拥抱,但只有露易丝深谙这个拥抱,应的正是那句,“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于是再度回到影片的开头,她说:“我现在不再相信开始和结束,因为有些日子使你对自己的故事的定义超越了你对生活的认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时政
   第03版:2016“最美三亚人”评选
   第04版:新闻·动态
   第05版:城事读本
   第06版:人文地理
   第08版:品藏
   第09版:杂谈
   第10版:情感
   第11版:影音
   第12版:广告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春节自救指南”不过是在寻求一种和解
■ 版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