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英印)1月9日,在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三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郭慧丽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的检察工作,汇报2025年的工作计划。
2024年,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两级检察院依法履行“四大检察”法律监督职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检察实践,各项检察工作在巩固中深化、在落实中发展。其工作亮点为:
服务大局,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五个图强”,制定“强化涉科创案件法律监督、护航种子安全、做优生态检察”等10条措施,做法被省检察院推广。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两级院在三亚市“扫黄打非”、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持续严打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犯罪,针对免税店审核不严导致走私频发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护好“金字招牌”,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建议。自觉融入“三亚放心游”旅游市场环境建设,依法办理在潜水、摄影、海鲜、租车市场交易中实施破坏三亚旅游市场环境犯罪案件。信访件件有回复,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公开听证,让当事人既解“法结”,更解“心结”。
法律监督,刑事检察巩固深化,维护刑事诉讼起点正义。追诉的漏犯王某某贩卖运输毒品案,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获评全省侦查监督典型案例。开展机动车辆通行附加费非诉执行监督,对超期申请、适用法律错误的,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规范执法。紧盯公益保护重点,围绕环境资源、国有财产等重点领域,办理的督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海岸建筑垃圾填埋等案件,被最高检认定为高质效案件。联合市依法治市办建立法治督察、法律监督联动机制,会同市纪委监委建立行政违法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经验做法被最高检推广。
检察护企,依法起诉涉企案件,为企业发展“撑腰打气”。惩治犯罪和追赃挽损并重,协力挽回经济损失1亿余元。办理全省首例内幕交易案和非法买卖外汇案,维护市场秩序稳定。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加入崖州湾科技城“知小二”团队,创建“天知崖”知识产权检察品牌,保护创新发展,服务三亚打造科创高地。城郊检察院被最高检确认为“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联系点”。积极参与全市“制度建设执行创新”三年行动,与市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发布企业风险提示等做法,连续3年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受到市委通报表扬。开展涉企“挂案”清理,为企业发展“清淤排阻”。
检护民生,检察监督助力根治“欠薪”。积极参与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依法惩治“老赖”,帮助600余名农民工追回“辛苦钱”1900余万元。守护群众身边安全,维护居住安全,坚决从严惩处高空抛物。开展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并推动涉案单位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从“关键小事”守护“旅居养老”可持续发展做法被最高检评为典型事例。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及时全面排查刑事案件被害人情况,做到“应救助、尽救助”,向68名因案致困被害人发放救助金。数字检察赋能增值,联合海口军事检察院研发的“大学生入伍奖励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数字监督模型,被最高检在全国、全军检察机关推广应用。创建的军地协作特色品牌“天涯蓝盾”,在全省基层检察院特色品牌建设成果展示会上获评第一名,并受到最高检肯定。
护苗行动,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开展法治进校园180余场,覆盖师生3万余人,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组织115批3900余名中小学生接受教育。城郊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城郊检察院“‘鹿鸣’守未 检爱护苗”被评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特色品牌”。
2025年,三亚检察机关将坚持以强化法律监督为主线,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