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专家学者畅谈种业创新发展——
把“南繁硅谷”打造成全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
5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南繁种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三亚举行。 本报记者 陈聪聪 摄
崖州湾科技城隆平生物科技技术人员在观察玉米苗的长势。 本报记者 陈聪聪 摄
崖州湾科技城隆平生物科技技术人员在全神贯注地工作。 本报记者 陈聪聪 摄

  本报记者 符吉茂

  建设“南繁硅谷”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强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三亚有这样一个地方,农业科研人员说它是“育种的天堂”,农民说它是“种子基地”,普通人说它是“天然温室”。它就是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从高产的玉米、水稻到抗虫害的棉花,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被创造。

  如何加快“南繁硅谷”建设,推动种业创新发展,打赢种业翻身仗。5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南繁种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三亚举行,国内种子专家学者汇聚三亚,从南繁规划、育种、栽培、植保和产业五个方向展开交流与探讨。

  1

  规划建立总部基地

  打造种业“航空母舰”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支撑我国育种创新稀缺的、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通过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加代选育的农作物品种占到全国年推广品种数量的70%以上,为提升我国农业良种化水平作出重大贡献。

  “我省已完成划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26.8万亩,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全部上图入库,实行用途管制,确保了南繁用地的稳定。”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罗东介绍,遵照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12日视察海南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国之大者”的责任感,加快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打造国家南繁硅谷,在南繁规划建设总体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目前,我省已建设完成南繁基地高标准农田22.12万亩,占规划任务82.5%。

  罗东表示,根据国家南繁硅谷规划建设,海南紧紧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打好种业翻身仗等重大战略布局所带来的政策机遇和制度优势,加快推动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背景下,海南将系统制定种业若干规定、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办法等,形成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还将与国际标准接轨,打造“五合一”种业知识产权特区。整合国家植物品种测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查协作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平台、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等板块,希望能够吸引国内外种业企业留下来,建立总部基地,打造种业“航空母舰”,并打造种子创新策源地、种业高质量发展引擎、全球交流合作新平台、制度集成创新先行区。

  2

  立足海南自贸港 推动种业创新合作发展

  “来自全国农业相关的研究机构、大学、种业公司的科研人员、企业家集聚在海南,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的核心基地,为开展‘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表示,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具有优越的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农业人才集聚、行业专家荟萃。因此,要立足自贸港特点,推动水稻产业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水稻种质资源评估利用及交换、高产水稻品种培育、水稻科技培训、水稻产业化提升等方面的合作。面向“一带一路”国家,联合海外相关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国家合作建立热带水稻研究中心。

  海南水稻种业如何发展?他建议国家流转土地供种业硅谷科研、企业有偿使用,鼓励引进大企业入驻,完善“科企合作”配套法律法规。同时,进一步加强水稻资源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加强智能育种研创,持续加大良种攻关投入。

  “海南种业外来物种种类繁多,遗传基础研究不足,检测检疫基础薄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分析,海南种业有害生物繁殖速度快,爆发频率高,发生规律不明确,有效监测与防控体系不完善,防治难度大且生物安全与产品安全风险高。同时,海南种业有害生物跨境流动频繁,检测检疫、监测与控制基础薄弱,生物安全潜在风险大。植保研发及制度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如何破解海南种业面临的问题?宋宝安建议,要发挥绿色植保优势,研发、集成、建立和完善海南种业防御外来入侵物种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物种检测鉴定与防御技术体系,服务育种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种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效管控;研究和集成示范海南种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防范重大(要)病虫害灾情发生提供绿色植保技术保障;系统布局和建设海南种业跨境生物长期监测网点及网络,构建海南种业数字绿色植保技术体系,为种业科学与智能管理提供支撑。

  同时,宋宝安还建议,要进一步发挥好海南特殊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加快南繁科技创新,创制出更多高水平的农业创新成果,研制出更多、更好适宜于“一带一路”国家需求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发挥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依托中国农科院与中国热科院等优势单位,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让中国农业“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作出积极贡献。

  在栽培技术上如何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则建议创立稻麦丰产优质无人化栽培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在不同生态区创建有代表性的“无人化”农场。在扎实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稻麦)生产全面实现高水平机械化的同时,加快向“少人化”“无人化”迈进,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分析,南繁是商业化育种的“加速器”,农业科技“走出去”和“引进来” 的跳板。海南具有东南亚相似的生态条件,在海南开展热带杂交水稻育种,成本低、且不受国家种质资源政策的限制,育成的半成品,再分发到目标国进行测试。

  海南自由贸易港规划有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在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出口方面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隆平高科建立以海南为中心,以菲律宾、巴基斯坦、越南为重点,辐射整个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海外水稻市场国际研发体系,加快杂交水稻“走出去”。

  杨远柱表示,在国家一系列种业新政指导下,通过不断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夯实研发平台,壮大研发队伍,加大研发投入,深化科企合作,强化种质创新、充分发挥南繁优势等措施,不断提高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培育一批“绿色安全、优质专用、轻简高效、高产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核动力。

  3

  将“南繁硅谷”打造成全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

  在当天揭牌成立的南繁科研育种中心将围绕南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分子设计、品种培育及栽培生理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据统计,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海南开展南繁育种工作,现常年有11个研究所和单位在海南开展南繁工作。其中,水稻所、作科所、生物所、棉花所、郑果所等都在海南建设了固定的南繁基地,总面积超过2000亩。全院80%以上的农作物品种通过南繁加代选育。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指出,要把该育种研究中心建设成全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生物育种中心、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种子资源引进和中转的中心,努力实现基因编辑、数字育种等育种技术的原始创新和突破,并推动南繁科研育种中心从田间向田间+实验室,从季节性研究向全天候、常年研究、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创新等转变。

  三亚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市将充分发挥南繁基地产学研的集聚优势,发挥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搭平台、促合作,密切沟通,深度融合,与南繁专家携手同行,抢抓发展机遇期,攻关种子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提升我国种子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发展,助力维护我国种业战略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三亚·时政
   第03版:三亚·综合
   第04版:三亚·社会
   第05版:产经·综合
   第06版: “寻找三亚创业青年”特别策划④
   第08版:中国·国际
把“南繁硅谷”打造成全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
海南规范产业扶持财税政策
海南已购房夫妻任一方均可申请小汽车摇号
国资委发布178项央企科技创新成果
证监会公布首批证券公司“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