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1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抱坡下村的一口老井
本报记者 张慧膑
“五队的井”如今已无人问津,留下岁月的沧桑。
  层层枯叶,将曾经纷繁的村中小径掩盖,久而久之,小道便无人问津,如同村中的那口老井。当有足迹再踏过那一抹弯弯的绿色,伴随着阵阵乡村微风,似乎又回荡着这口永不干涸的百年老井历史的交响……

  这口位于三亚市吉阳区抱坡下村的老井,被当地村民称为“五队的井”,因为座落于抱坡下村五队而得名。三亚靠海,地下水含盐多,井水虽多却常常是咸涩的,再加上常年遭受伏旱天的影响,人们经常陷入没水喝的困境,挖井成为人们获得水源的有效途径。

  约1.2米宽的井口被盖上一层水泥盖,周围野草丛生,枝藤在井盖上蔓延。8月6日,三亚日报记者见到这口井时,它已经褪去了昔日的光彩,早已被打入了“冷宫”。“这口井,我也说不清它有多少年了,父亲还小的时候它就在那里了。”说起“五队的井”,今年69岁的蒲维贵也说不上具体是什么时候凿的。据他介绍,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自来水,村里的人都会开凿一口井来饮用,然而其他井都在旱季的时候干涸了,唯有“五队的井”一直冒着甘甜。蒲维贵说,小时候,看见村里的大人常常用扁担去挑水,清晨扁担与水桶交织,发出“咯吱”声响,来往的人们招呼声、说笑声,如一串串音符回荡在乡间的小路上。

  20世纪80年代,村里建起了一座水塔,将“五队的井”里的水抽上来储存,安上了水管和开关,水便能通往村里每个村小组的村口,在那里再安个开关,取水时扭动开关即可。这样的方式,节省了村民们的挑水时间和力气,却也减少了很多村民之间的交流机会,乡间小路上那曾经熟悉的旋律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地消失了……

  绕过一棵古老的酸豆树和一座老旧的瓦房,一座高约6米、宽约2米的水塔高高地耸立着,黑色枯死的青苔印迹深深地落在了水塔的外围,低矮的灌木仰望着它,向阳的槟榔树随风摆动的叶子,悄悄俯视它脚下的一切,包括这座水塔。

  “这座水塔有30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都几乎用不着它了。”蒲维贵说,当年自己亲手参与这座水塔的建设,也目睹了它渐渐没落,直至无人问津。蒲维贵说,自己不清楚水塔是从什么时候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许是自从村里通了自来水,家家户户装上了水龙头开始?或许是自己忙于生活而忽视了水塔?当问及村里的其他人,也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五队的井’水质一直很好,冬暖夏凉,以前除了做饭、喝水外,还用来拖地、洗衣服、洗菜等等,现在都不用咯。”一位村中老者如是说。

  曾陪伴村民的老井,旧日的风光已不再,却依旧留存在村中的角落里,任凭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痕迹,增添了几许的沧桑,却又似乎在潺潺流水中,低声向后人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脱贫攻坚·三亚行动
   第03版:社会文明大行动进行时
   第04版:文体
青田石雕“跨界对话”三亚风光
前6名选手将代表中国赴摩纳哥参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协作区军旅歌曲比赛举行
中国“死磕”尼日利亚美国大胜重返正轨
国足必进下届世界杯本土最好球员是郜林
奥斯卡将新增“最佳流行影片”
抱坡下村的一口老井
关于凤凰机场公安分局项目拟用地确定用地性质及规划指标的批前公示
中止拍卖公告